晓望
清霜散漫似轻岚,玉阙参差万象涵。
独上秦台最高处,旧山依约在东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凉的雾气弥漫如同轻柔的烟雾,玉砌的宫殿错落有致,包容着世间万物。独自登上秦台的至高处,眺望远方,那熟悉的故乡隐约可见在东南方向。
去完善
释义
1. 清霜:指秋天的寒气使草木变白。
2. 散漫:分散蔓延。
3. 轻岚:指雾气。
4. 玉阙:宫殿,这里指京城。
5. 参差:高低不齐。
6. 万象涵:指万物包容其中。
7. 秦台:秦朝的观台。
8. 依约:隐隐约约,模糊不清。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清霜散漫似轻岚”开篇,描绘出清晨的寒露如同轻雾弥漫的景象。紧接着,“玉阙参差万象涵”一句则用宏大的视野勾勒出古建筑的巍峨壮丽,将天地间万物的气象包容其中。这种意象上的跳跃与对比,展现了诗人高远的胸怀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接下来,“独上秦台最高处”则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他独自登上高台的顶端,环顾四周,仿佛在寻找什么。然后,“旧山依约在东南”揭示了诗人想要找寻的目标——那远处的旧山隐约出现在东南方向,就像故乡的呼唤,勾起了诗人无尽的乡愁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的意境清幽且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学的思考。通过一景一情的巧妙结合,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人生起伏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晓望》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诗人翁承赞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36年至945年之间,翁承赞在此期间的生平事迹颇为丰富。他曾历任五代时期的唐朝、南汉、后晋等多个政权的官员,期间曾多次因政治原因受到贬谪。
在翁承赞生活的时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群雄逐鹿,战乱不断。在这个大背景下,翁承赞虽然身为朝廷重臣,但他深感无力回天,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忧虑。这种心情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晓望》一诗,正是翁承赞在这一时期心境的写照。在这首诗中,他以清晨的景象为引子,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