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兴
鼓绝天街冷雾收,晓来风景已堪愁。
槐无颜色因经雨,菊有精神为傍秋。
自爱鲜飙生户外,不教闲事住心头。
披襟徐步一萧洒,吟绕盆池想狎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鼓声远去,天街上冷雾渐渐散去,破晓时的风景已让人忧愁不已。
槐树因淋过秋雨而失去原有色泽,菊花却在秋风中展露精神。
我独爱自己生活中的清新之风在室外流动,不愿让无关紧要的琐事停留在心头。
敞开衣襟,慢慢漫步在这潇洒世界中,围绕着池塘吟唱,想象着与海鸥亲近的时刻。
去完善
释义
1. 天街:这里指皇宫前的街道。
2. 鼓绝:击鼓结束。这里比喻破晓时分。
3. 冷雾:寒冷的水汽。这里指早晨的雾气。
4. 槐无颜色:槐树因为经雨水洗刷而显得没有色彩。
5. 菊有精神:菊花因为秋天的到来而显得更有生气。
6. 鲜飙:新鲜的风。
7. 不教闲事住心头:不让琐事留在心中。
8. 披襟:敞开衣襟。
9. 萧洒:这里形容诗人自在的样子。
10. 盆池:盆景池塘。
11. 想狎鸥:想象与鸥鸟亲近。狎鸥,与鸥鸟亲近,形容与自然和谐共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翁承赞描绘秋天早晨的景象以及他面对此景的心情和态度。诗人以“鼓绝”和“冷雾收”来形容清晨的到来,揭示出这个季节的清冷气氛。同时,诗人通过“风景已堪愁”传达出自己的哀伤情感,这种哀伤既源于自然环境的萧条,也源于自身内心的忧虑。
接着,诗人在描述自然景物时用了“槐无颜色因经雨”和“菊有精神为傍秋”,这两句巧妙地表达了秋天的特色,即秋雨后的槐树失去色彩,而菊花则在秋意中盛开,焕发出生机。一方面,这是诗人眼中的景色;另一方面,这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暗示自己虽历经沧桑仍能保持乐观与坚强。
随后,诗人表达了他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慰藉的方式:享受清新的风(“鲜飙生户外”)和抛开不必要的烦恼(“不教闲事住心头”)。这种心境反映了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颇有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
最后,诗人通过“披襟徐步一萧洒,吟绕盆池想狎鸥”展现了他在欣赏秋景时的悠然自得。这里的“披襟徐步”意味着诗人敞开胸怀,慢慢地在自然界漫步;“吟绕盆池想狎鸥”则是对诗人此时心境的一种象征,暗含着他渴望像水边的鸥鸟一样生活,超脱尘世纷扰,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总之,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早晨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忧乐兼顾的心境以及向往自在生活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晨兴》是唐代诗人翁承赞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07年,正值唐朝末年。此时,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翁承赞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也非常坎坷。他曾担任过唐末的官员,后来因为战乱被迫离职,回到家乡隐居。在这段时间里,他亲身经历了战乱的苦难,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时代背景方面,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争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感到忧国忧民,希望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翁承赞也不例外,他的这首《晨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