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堤柳
春半烟深汴水东,黄金丝软不胜风。
轻笼行殿迷天子,抛掷长安似梦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一半,烟雾弥漫在汴水的东边,金黄色的柳絮在风中飘荡显得十分柔软。轻盈的柳絮笼罩着皇帝的宫殿,使他感到迷茫;把长安城比作梦境,像是被抛弃在遥远的地方。
去完善
释义
1. 翁承赞:字文贤,福州人,五代十国时期诗人。
2. 汴水:即汴河,位于河南省境内,是古代重要水路交通线。
3. 黄金丝:指柳树的嫩叶。
4. 行殿:皇帝出行时的临时住所。
5. 长安:唐朝的都城,这里代指京城。
去完善
赏析
《隋堤柳》是唐朝诗人翁承赞的一首描绘柳树的诗作。诗中通过对隋堤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首句“春半烟深汴水东”,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然而诗中的春天却被烟雾笼罩,显得有些朦胧。汴水,即汴河,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水路,连接着黄河和淮河。这里的“汴水东”意味着诗人正沿着汴河向东行走,也意味着他正在回顾历史,思考着隋唐两朝的兴衰。
次句“黄金丝软不胜风”,描写了柳树的形态。柳树在春天新绿的叶子,犹如黄金般闪耀,柔软得随风飘荡。这里用了“黄金丝”来形容柳树的叶子,既形象又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不胜风”则暗示了柳树的柔弱,也预示着国家的命运如同这柳树一般,容易被风吹倒。
第三句“轻笼行殿迷天子”,进一步揭示了诗的主题。行殿,指皇帝出行的行宫。这句诗的意思是,隋堤柳轻轻覆盖了皇帝的行宫,使天子迷失在其中。这里,诗人以隋堤柳比喻朝廷的腐化堕落,暗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最后一句“抛掷长安似梦中”,是对现实的强烈批判。长安,即唐朝的都城长安,这里是诗人的故乡,也是他生活的地方。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将长安看作是一场梦,表现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忧虑。这里的“抛掷”一词,表现了诗人对现状的无奈和愤懑。
总之,《隋堤柳》这首诗通过描绘隋堤柳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隋堤柳》是唐代诗人翁承赞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隋堤柳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翁承赞生活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官员。然而,他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反而因为战乱而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漂泊。
在这个时代,唐朝已经走向了衰落,藩镇割据严重,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翁承赞在目睹了这一现象后,深感痛心。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隋堤柳》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晚唐时期,这个时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翁承赞在这个时期,既是一位文人,又是一位官员,他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使得他对历史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这也正是这首诗能够触动人心的原因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