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殿受册封闽王
龙墀班听漏声长,竹帛昭勋扑御香。
鸣佩洞庭辞帝主,登车故里册闽王。
一千年改江山瑞,十万军蒙雨露光。
吟寄短篇追往事,留文功业不寻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教室里的我们静静聆听钟表的滴答声,宁静悠远,竹简和绢帛上的功勋记录犹如香气扑鼻。在洞庭湖畔佩戴上玉佩向皇帝告辞,然后登上回乡的车驾去封赏福建的王侯。一千年的江山变迁如祥瑞,十万军队沐浴在皇恩之中闪耀光芒。我在此写下这首诗缅怀过去,文章所记载的功业非同寻常。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龙墀:皇帝宫殿的台阶,这里指代朝廷。
2. 班听漏声长:班,即分班;听漏声,是古代官员检查守夜工作的方式。这句话是说在朝廷里根据规定的班次听取守夜的报时声。
3. 竹帛:古代的书籍材料,这里借指史册。
4. 昭勋扑御香:昭勋,显扬功勋;扑御香,为皇帝的御炉添加香料。这句意思是记录下的功勋都是为了报答皇帝的恩情。
5. 鸣佩洞庭辞帝主:鸣佩,古人身上佩戴的玉饰,行走时会发出声响;洞庭,本指湖名,这里借用,比喻离职的地方。帝主,皇帝的尊称。这句意思是在辞别皇帝的时候,身上佩戴的玉饰发出了响声。
6. 登车故里册闽王:登车,上车出发;故里,故乡。这句意思是回到家乡后被封为闽王。
7. 一千年改江山瑞:江山瑞,江山的祥瑞之气。这句说有一千年的变化才会有江山的祥瑞。
8. 十万军蒙雨露光:雨露光,指皇帝的恩泽。这句意指有十万军队感受到了皇帝的恩泽。
9. 吟寄短篇追往事:吟寄,即吟咏;短篇,诗歌的一种形式。这句是诗人通过吟咏诗篇来回顾往事。
10. 留文功业不寻常:留文,留下文字;功业,功绩事业。这句称赞诗人的文采和功绩是非同一般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翁承赞在龙墀接受册封为闽王的情景。首联“龙墀班听漏声长,竹帛昭勋扑御香”描述了诗人在宫中聆听漏声,感受着皇帝的威严和荣誉。接下来的“鸣佩洞庭辞帝主,登车故里册闽王”则表达了诗人离开帝主的尊敬和家乡人民的期待,登上封赏的旅程。
诗的颈联“一千年改江山瑞,十万军蒙雨露光”赞美了王朝的繁荣昌盛,以及皇帝的恩泽惠及百姓。尾联“吟寄短篇追往事,留文功业不寻常”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期许,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传承后世,留下非凡的功业。整首诗节奏鲜明,情感饱满,展示了诗人翁承赞的独特视角和对朝廷的忠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文明殿受册封闽王》是五代十国时期诗人翁承赞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09年,正值五代十国的乱世时期。
翁承赞在此时期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本为唐末进士,历任州郡幕僚、节度判官等职。然而,随着唐末战乱不断,他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漂泊。后来,他投靠了闽王王审知,得到了王审知的赏识和信任,被任命为节度使判官。在王审知的支持下,翁承赞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在翁承赞生活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混乱时期。这一时期,各地藩镇割据,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翁承赞对国家的命运忧心忡忡,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为国家做出贡献。
公元909年,翁承赞因功被封为闽王,他在文明殿接受了册封。为此,他写下了这首《文明殿受册封闽王》,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王审知的感激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