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封闽王归京洛
泥缄紫诰御恩光,信马嘶风出洛阳。
此去愿言归梓里,预凭魂梦展维桑。
客程回首瞻文陛,驿路乘轺忆故乡。
指日还家堪自重,恩荣昼锦贺封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泥土包裹的紫色诏书承载着皇恩,骑着快马在洛阳的风中疾驰。
此次出行希望能回到故乡,提前让灵魂在梦境中回到家乡的土地。
回顾来时的路途遥望皇宫,驿站的道路上回想起故乡。
不久就能回到家中,沉浸在荣耀之中成为封王之人。
去完善
释义
1. 泥缄:用泥封印的函件,这里指皇帝诏书。
2. 紫诰:皇帝的诏书。
3. 御恩光:享受皇帝的恩典。
4. 洛阳:唐代都城长安以东的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
5. 愿言:表示意愿或希望。
6. 归梓里:回到家乡。
7. 预凭:预先托付。
8. 魂梦:梦境。
9. 维桑:《诗经·小雅·隰桑》中的诗句“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表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0. 客程:旅途。
11. 文陛:文学殿堂,这里指朝廷。
12. 驿路:古代设驿站供官员休息的交通线路。
13. 乘轺:乘坐轻便马车。
14. 故乡: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
15. 指日:不日,近期。
16. 堪自重:足以自珍。
17. 恩荣:皇恩浩荡。
18. 昼锦:原指白天穿着锦绣衣裳,形容富贵显耀,这里指封王的荣耀。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游子思乡的诗歌,诗人在出游封王后仍然眷恋故乡之情深重。诗人以封王时的荣耀场景为铺垫,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己游子的身份认同感。诗中的“泥缄紫诰御恩光”描述了封王的庄重场面,随后又转到“信马嘶风出洛阳”,表现了诗人身为使者出行时的心境。“此去愿言归梓里”表达了诗人的夙愿,对于落叶归根的渴望跃然纸上。最后诗人表达了离家已久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更为强烈,期待着有朝一日回到故乡的重逢。这首诗的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封王场面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怀念,展现了自己儒士的风骨与操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使封闽王归京洛是唐代诗人翁承赞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09年,是唐五代时期的历史背景。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政治动荡的时期,国家分裂为许多个政权,其中就有闽国。
诗人翁承赞在当时担任闽国的官员,被派遣去封赏闽王。这首诗正是他在完成任务返回洛阳时所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闽王的敬意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段时期,中国社会政治格局复杂多变,战乱频仍,民众生活困苦。
翁承赞在这个特殊时期,亲身经历了国家的动荡和民众的苦难,他的诗作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就是这种历史情境和个人经历的综合反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