擢进士
霓旌引上大罗天,别领新衔意自怜。
蝴蝶流莺莫先去,满城春色属群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霓虹彩旗引领我登上大罗天,领受新的职位和职责令我感叹。
蝴蝶和小鸟不要先离去,这满城的春光是属于我们所有神仙的。
去完善
释义
1. 霓旌:指皇帝诏书。霓,古人想象中的彩带;旌,旗帜。这里比喻皇帝的诏令。
2. 大罗天:即“大罗仙境”,道教所说的天外仙境,此处借指皇宫或朝廷。
3. 新衔:新的职位或头衔。
4. 蝴蝶流莺:泛指春天里的各种飞禽走兽和花草树木。蝴蝶,昆虫名;流莺,迁徙的莺鸟。
5. 满城春色: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以进士身份登上仕途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与期待。首句“霓旌引上大罗天”描绘了诗人顺利通过考试,如同仙女乘坐着彩色的云霓前往大罗仙境一般,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次句“别领新衔意自怜”则意味着诗人即将开始新的仕途生涯,虽然带着一丝离愁,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许。
接下来的“蝴蝶流莺莫先去”则是对春色的赞美和对时光的感慨。诗人借用蝴蝶和流莺比喻时光的美好,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急于让美好的时光流逝。最后一句“满城春色属群仙”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未来仕途生活的期望,他希望自己能够像神仙一样畅游在满城的春色之中,享受美好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擢进士》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诗人翁承赞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33年,也就是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在这一年,翁承赞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高中进士,因此写下了这首充满自豪和喜悦的诗篇。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五代十国的动荡年代,各个政权更迭频繁,战争不断。然而,科举制度却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续和发展,成为了士人阶层晋升的主要途径。翁承赞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自然也希望能够通过科举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人生际遇方面,翁承赞早年家贫,但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终于在成年后考中了进士,从此走上了仕途。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学的自信和对未来人生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