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化主

标题包含
送化主
春色依依笼远树,卷衲搘藤墀轻屦。 尘世茫茫无限人,不知谁问曹溪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重显,字明密,号石雨,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禅师。他出生于浙江余杭,少年时出家为僧,后来成为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传人。 释重显在年轻时曾跟随当时的名僧学习佛法,后来游历四方,参访各地的高僧大德,...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景色萦绕在远方的树木周围,我穿着僧袍,脚穿轻便的鞋子,撑着藤杖走过台阶。在这广阔无边的世界里,有无数的人,但不知道谁能引导我去寻找曹溪的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化主:佛教术语,指负责化缘的僧人。这里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行。 2. 卷衲:僧袍,僧衣。 3. 搘藤:支撑着拐杖。 4. 墀:台阶。 5. 曹溪路:此处可能指的是禅宗六祖慧能的道场,即南华寺,位于广东省曲江县东南沙水村附近,曹溪江之北。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送化主》中,诗人以春天的景色为引子,表达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首先,“春色依依笼远树”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而“笼远树”则暗示了距离感,意味着尽管美景当前,却无法真正触及到。这种对比强调了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遗憾。 接着,“卷衲搘藤墀轻屦”描述了诗人的衣着和行走的姿态。其中,“卷衲”指的是僧衣,“搘藤”则是手持拐杖,“轻屦”表示脚步轻盈。这一句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在世俗世界中独立前行的心境。 接下来的“尘世茫茫无限人,不知谁问曹溪路”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尘世茫茫无限人”表达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们普遍的迷茫和无助。“不知谁问曹溪路”则提出了一个疑问:究竟有多少人能够找到真正的心灵归宿?这里的“曹溪路”可以理解为禅宗修行的道路,也是心灵解脱的道路。这句诗流露出诗人对于人们精神追求的关切和忧虑。 总之,这首《送化主》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困惑和迷失的思考。他以关切的心情,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追求心灵的安宁与解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化主》是宋朝诗僧释重显的一首送别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水之间与友人告别的场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的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佛教文化发展迅速,禅宗南岳系渐趋繁荣,释重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了一名云游四方的僧人。他游历过江南、湖南等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和禅师。 释重显在这首诗中表现出的人生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反映了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佛教思想的影响。在这首送别诗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景物描写和心理刻画的手法,将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