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月
天浄无一云,地浄无一尘。
十六月圆满,皎皎白玉轮。
古今同此月,照破世间人。
夜久方浴出,露坐风满襟。
清影入窗户,聊足尉我心。
所欠一樽酒,所乏一张琴。
如此好月色,惜乎在海滨。
痴儿官事了,空自疲精神。
不得赏新月,酬酢相与频。
今宵诗兴动,狂吟渔溪民。
独对犹复尔,况逢亲共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纯净无一丝云彩,大地洁净无一点尘埃。
十六的月亮格外圆满,犹如明亮的光滑玉盘。
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月光,照亮了世间的众生。
夜深了才从沐浴中出来,坐在露水中任风吹拂。
清晰的月影映在窗棂上,足以安慰我的心情。
缺少的是一杯美酒,和一张弹琴的椅子。
这样的好月色,可惜身处海滨无法共享。
我这个小公务员的事务纠缠不清,白白的耗费了精神。
不能欣赏这新月的美丽,只能不断的应酬交际。
今晚诗意涌起,放声高歌像一个渔村的村民。
独自面对还能这样,何况是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俞桂:字大年,南宋末至元初的诗人,海盐(今浙江嘉兴)人。
2. 浄:此处应理解为干净、清洁的意思。
3. 十六月:农历十六日的月亮,此时月亮看起来最圆。
4. 白玉轮:形容月亮洁白如玉石,明亮似车轮。
5. 古今同此月,照破世间人:意思是古往今来,这轮明月都照耀着世间万物。
6. 夜久方浴出:指夜深时沐浴后出来。
7. 露坐风满襟:在露天处坐下,任风吹拂衣襟。
8. 清影入窗户:月光洒进窗户,带来宁静的氛围。
9. 聊足尉我心:聊以安慰我惆怅的心情。
10. 所欠一樽酒,所乏一张琴:表达作者渴望能与友人共赏明月,一同弹琴饮酒。
11. 痴儿官事了,空自疲精神:因为公务繁忙,未能欣赏这美好的月色,白白消耗了精神。
12. 不得赏新月,酬酢相与频:无法在月圆之夜欣赏美景,只能在应酬中度过。
13. 狂吟渔溪民:作者借诗抒发自己的感慨。
14. 独对犹复尔,况逢亲共宾:独自一人面对月亮尚且如此感慨,更何况在与亲朋好友共同赏月时。
去完善
赏析
《赏月》俞桂这首古诗抒发了作者对月亮的赞美和热爱,同时也揭示了人世间的悲哀。前四句描绘了天空一片纯净,地上毫无尘埃,满月如白玉般的景象。接下来的诗句则表现了古今同月,照破人间的主题。而“夜久方浴出,露坐风满襟”一句,则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展现了在月色下沉浸的心情。紧接着“清影入窗户,聊足尉我心”一句,表现出月色的美好令人心情愉悦,就像得到了安慰一样。诗人还感叹未能有美酒相伴,也没有抚琴助兴,遗憾自己身处海滨。最后部分讲述了因俗事繁忙而不能尽情欣赏这美好的月色,只能勉力应酬,心中却向往着渔村的宁静生活。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美的追求,也反映出他渴望摆脱世俗纷扰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赏月》是南宋诗人俞桂的作品。据史书记载,俞桂生活在宋宁宗时期(1194-1224年),他生平不详,但在当时以诗闻名于朝野。这首《赏月》很可能创作于这一时期。
在宋宁宗年间,南宋正处于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然而边境的紧张局势始终存在。文人墨客们虽身处安逸的环境,却仍忧虑国家的安危。这种氛围对俞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内敛而深沉的气质。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俞桂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个颇有才华的诗人,俞桂可能曾在某个夜晚赏月时,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联想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国家命运,于是挥毫写下了这首传颂千古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