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闲
富贵人所愿,贫贱不堪忧。
自有兰蕙清,非比萧艾羞。
功名如露草,飘瓦若虚舟。
千载傥相遇,臯夔及伊周。
苟使穷未达,一壑营一丘。
出处谨吾节,斯心已细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富贵是人们所向往的,贫穷困苦却让人忧虑重重。
保持如同兰花一样的清雅志趣,而非因困境感到羞愧。
功名如同露水般的短暂,而财富则是飘渺不定的。
如果能在千年之后遇见那些贤良之人,共同创造美好的世界。
哪怕现在的处境并不如意,也要在深谷中构筑自己的理想家园。
行为举止谨慎遵循我的原则,已经用心考虑周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居闲》:这首诗的标题,表示诗人在闲暇时所作。
2. 俞桂:诗人的名字。
3. 富贵:指富裕和显贵的生活。
4. 人所愿:人们所期望追求的生活。
5. 贫贱:贫穷和地位低微的人。
6. 不堪忧:不能承受忧虑和烦恼。
7. 自有:自然拥有。
8. 兰蕙:两种珍贵的植物,这里用来比喻诗人高尚的品质。
9. 清:清廉。
10. 非比:与……不同。
11. 萧艾:两种低贱的植物,这里用来比喻品德低下的人。
12. 羞:感到羞耻。
13. 功名:官职和名望。
14. 如露草:如同露水般短暂易逝。
15. 飘瓦:被风吹动的瓦片。
16. 若虚舟:好像空荡荡的小船。
17. 千载:很长时间。
18. 傥:假如。
19. 相遇:遇到合适的机会。
20. 臯夔:皋陶和夔,分别是上古时期舜帝的两个贤臣。
21. 伊周:伊尹和周公,分别是商朝和周朝的贤臣。
22. 苟使:如果。
23. 穷未达:生活困顿但未能达到显贵的境地。
24. 一壑:一个小山沟。
25. 营:经营,建设。
26. 出处:离开和归来。
27. 谨吾节:谨慎地坚守自己的操守。
28. 斯心:这种心态。
29. 已细筹:已经详细考虑过了。
去完善
赏析
《居闲》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诗人在开篇便提到了富贵人和贫贱人的处境,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公。然而,诗人坚信自有“兰蕙清”的品质,不需要像“萧艾羞”一样自卑。这体现了诗人的自信与坚定。接下来,诗人通过比喻来表达功名和地位的虚无缥缈,仿佛露草般短暂,飘瓦似的随波逐流。诗人认为在千年之中,只有像臯夔、伊周那样杰出的人物才能被人们铭记。然而,即使是贫贱之人,也可以在困顿之中保持自己的尊严和气节,正如诗人自己所说,即使生活困苦,也要坚守自己的品质。全诗以此激励读者无论在何种境地,都应保持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居闲》是南宋著名诗人俞桂的一首五言律诗,大致创作于公元1190年至1200年之间。当时正值金朝入侵,南宋政权岌岌可危之际,诗人虽然身处江湖之远,仍心系国家安危。
俞桂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少年时期便才华横溢,名声在外。然而,他的一生并未被朝廷重用,只在地方任职,始终郁郁不得志。尽管如此,俞桂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将生活琐事融入到诗歌创作之中。
这首《居闲》正是表达了俞桂在面对逆境时的豁达态度。他虽远离繁华的京城,却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寻乐趣,体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精神风貌。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南宋民间生活的现状,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