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江夏别鲁直送之宜州

标题包含
江夏别鲁直送之宜州
翰墨精神全魏汉,文章波澜似春秋。 可是中州著不得,江南已远更宜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文人墨客身上,我们能看到魏晋时期的精髓,他们的文章犹如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然而啊,在他们当中,还有些人未能获得赏识,就像那江南水乡的景色,即便远离故土,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去完善
释义
1. 翰墨:笔墨,这里指文学创作。 2. 精神:气韵、风格。 3. 全魏汉:指作品完全具备了魏晋时期的风貌。 4. 文章:这里指诗歌创作。 5. 波澜:起伏变化的意境。 6. 春秋:指孔子的两部经典著作《春秋》和《诗经》,这里用来形容文章的丰富多样。 7. 中州:中原地区,这里指中国北方地区。 8. 著不得:无法得到认可。 9. 宜州:广西河池市的宜州区,位于江南地区。
去完善
赏析
《江夏别鲁直送之宜州》是宋朝诗人潘大临送别友人鲁直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以豪放、磅礴的笔触,表达了对友情的深深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通过对两位朋友书法与文采的赞美,突显了他们在文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首句“翰墨精神全魏汉”,是对鲁直书法技艺的赞扬。翰墨精神指的是书法艺术的精神风貌,作者认为鲁直的书法尽得魏晋汉唐时期的精髓。通过这一评价,可以看出诗人对鲁直书法艺术的认可和敬佩。 第二句“文章波澜似春秋”则是对鲁直文学才华的赞誉。这里的“春秋”指代中国古代历史著作《春秋》,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诗人将鲁直的文章比作《春秋》,意味着他的文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内容丰富且情感充沛。 第三句“可是中州著不得”则是诗人对鲁直遭遇的惋惜。中州即中原地区,这里用来比喻北宋都城汴京。“著不得”意为不能受到重视或得不到赏识。诗人感叹鲁直的才华在汴京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怀才不遇的同情。 最后一句“江南已远更宜州”,则表达了对鲁直未来生活的祝福。诗人认为,虽然离开了江南水乡,但宜州也是一个适宜生活的好地方。这里透露出诗人在别离时的豁达与乐观,希望鲁直能在新的环境中继续发挥自己的才能。 总之,这首诗歌通过对鲁直书法与文采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句磅礴大气,情感真挚感人,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