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胡子云中白鹤,林生初发芙蓉。
吴十九成雅奏,饶三百炼奇锋。
南州复见高士,东山行起谢公。
信祖真成德祖,立之无愧行中。
吴生可共南郡,老夫宁附石崇。
闻雅已倾重客,说谈仍得王戎。
冠盖城南高会,山阴未扫余风。
客散日衔西壁,主人不道尊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胡子的模样犹如云中的白鹤,树林间刚刚盛开的芙蓉。
吴十九弹奏出雅致的音乐,就像经过三百次锤炼的奇峰。
南方的高士再次出现,东山的谢公又开始了他的旅程。
相信祖师真的成了有道德的人,立于其中不愧于行为的中正之道。
吴生可以和南郡的人共处,而我宁愿依附石崇这样的朋友。
聆听着优美的音乐让宾客们陶醉,谈论起来仍能见识到王戎的风采。
集会的场地位于城南,在山阴还留有昔日的余风。
当客人散去时,太阳正照耀着西边墙壁,主人并不觉得空空如也。
去完善
释义
《诗一首》:这是一首描述诗人与友人聚会、畅谈的诗作。
1. 潘大临:北宋诗人,字大观,鄂州(今湖北武昌)人。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擅长书法和诗歌创作。
2. 胡子云中白鹤:胡子,指胡须;云中白鹤,比喻志行高洁的隐士。这句话的意思是,胡须飘飘的老人如同云中飞翔的白鹤,形容诗人高尚的品质。
3. 林生初发芙蓉:林生,指树林;初发芙蓉,比喻刚盛开的荷花。这句话的意思是,树林中仿佛刚盛开的荷花,形容诗人所处的环境美好。
4. 吴十九成雅奏:吴十九,指吴文英,南宋著名词人;雅奏,指高雅的音乐。这句话的意思是,吴文英的高雅词作犹如优美的音乐。
5. 饶三百炼奇锋:饶,这里指南朝文学家饶鲁;三百炼,形容反复修改;奇锋,奇特的文笔。这句话的意思是,饶鲁的作品经过多次修改,才展现出奇特的文笔。
6. 南州复见高士:南州,指南方地区;高士,指品德高尚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南方地区再次出现了品德高尚的人。
7. 东山行起谢公:东山,指东晋名士谢安;谢公,即谢安。这句话的意思是,东山再起的故事让人想起谢安这位名士。
8. 信祖真成德祖:信祖,指信国公;德祖,指唐代文人韦应物。这句话的意思是,信国公真的成为了像韦应物那样的文人。
9. 吴生可共南郡:吴生,指吴泳;南郡,指苏州。这句话的意思是,吴泳可以与苏州地区的文人相媲美。
10. 老夫宁附石崇:老夫,诗人自称;石崇,西晋著名富商。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宁愿依附于石崇这样的富豪。
11. 闻雅已倾重客:闻雅,指美妙的音乐;重客,贵宾。这句话的意思是,美妙的音乐让贵宾们陶醉其中。
12. 说谈仍得王戎:王戎,西晋名士。这句话的意思是,谈论起来仍然能想到王戎这样的名士。
13. 冠盖城南高会:冠盖,指官员;城南高会,指在城南举行的高级宴会。这句话的意思是,城南举行的高级宴会上,官员云集。
14. 山阴未扫余风:山阴,指山阴县;余风,指残留的风气。这句话的意思是,山阴县还保留着过去的遗风。
15. 客散日衔西壁:客散,客人散去;日衔,太阳即将落山。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即将落山时,客人已经散去。
16. 主人不道尊空:主人,诗人自称;尊空,尊重空虚。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主人,我并不觉得尊重空虚有什么不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潘大临的所见所感以及他与友人的交流互动。首先他描述了自己像鹤一样超然独立的形象,而“林生初发芙蓉”则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随后提到自己的朋友吴十九擅长弹奏雅乐,而饶三百则是通过精炼的技巧来展示奇峰异石的美景。
接下来的部分,诗人提到了南州的高尚人士和东山再起的故事,意在强调高尚品德的重要性。同时,他以信祖和德祖为例,表明自己有资格站在中间位置,即表达了他的自信和骄傲。
后半段,潘大临与吴生一起共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同时也表达了他愿与友人共度人生的态度。他强调“闻雅已倾重客,说谈仍得王戎”,意味着在交谈中他也得到了满足和快乐。
最后的两句“客散日衔西壁,主人不道尊空”,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人生聚散的看法,尽管客人已经散去,但是主人在内心仍然充满尊重和怀念,这也是诗人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诗一首》潘大临,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国的北宋时期,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040年至1050年之间。这一时期的潘大临,正值青年才俊之时,他作为一代才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颇有造诣,并深受社会和官方的认可。
在这个时期,北宋的国力逐渐增强,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但由于朝廷内部的腐败和党争不断,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潘大临作为一个敏锐的文人,对这种社会现象深感痛心。他的诗歌创作也往往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
潘大临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然而,诗句中又不时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这种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远的意境和强烈的感染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