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陈德秀画四季枕屏图五首 其二

标题包含
题陈德秀画四季枕屏图五首 其二
茅簷竹阁枕回溪,柳外平桥拍水低。 在藻白鱼知鹭下,穿林黄雀觉蝉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茅屋边的竹阁临着小溪,柳树外的平桥轻轻拍打着水面。 在水藻间游动的白鱼察觉到鹭鸟的到来,穿越树林的黄雀似乎听见了蝉的嘶鸣。
去完善
释义
1.茅簷:茅草屋檐,这里指乡村或者民间的房屋建筑。 2.竹阁:以竹子为主要材料建筑的楼阁。 3.枕回溪:回溪,曲折的溪流;枕,依靠。整句形容靠在曲折的溪流边。 4.柳外平桥:柳外,柳树以外的地方;平桥,平坦的桥梁。 5.拍水低:形容水流在桥面下的低处流淌。 6.在藻白鱼:在水中海藻间游动的白色鱼。 7.知鹭下:知道白鹭在水中的地方降落。 8.穿林黄雀:穿过树林的黄雀鸟。 9.觉蝉嘶:感觉到蝉的鸣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田园画卷:茅草屋顶、竹林楼阁,小溪回转;柳树之外,平桥贴近水面;水中游鱼欢快嬉戏,岸边白鹭悠然飞翔;树林间,黄雀啼鸣,时而穿插着蝉鸣之声。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景象,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整首诗节奏轻快,情感浓郁,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陈德秀画四季枕屏图五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潘大临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058年左右。 在公元1058年左右的中国,正值北宋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德秀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优美的四季枕屏图。这些画作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成为了文人墨客们争相品鉴的艺术珍品。 潘大临,作为当时的著名诗人,对陈德秀的画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陈德秀的赞美和对四季枕屏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敬仰。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潘大临作为一个文人的才情横溢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