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江间作四首·其三

标题包含
江间作四首·其三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西山连通着老虎居住的洞穴,赤壁隐藏着龙宫的秘密。 这个地方是历史上三分的胜景,也是无数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地方。 沙滩明亮得可以看见栖息的鹭鸟,天空开阔却只能见到远飞的鸿雁。 最让人羡慕的是那些钓鱼的人,他们回到船上时,正好遇到雨滴拍打船篷。
去完善
释义
1. 西山:这里指湖北省的西梁山。 2. 虎穴:即虎落溪,位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 3. 赤壁:这里指的是湖北省赤壁市境内的赤壁古战场遗址,是三国时期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发生地。 4. 龙宫:这里指赤壁古战场附近的龙宫洞。 5. 三分国:这里指的是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的局面。 6. 波流:意指长江波涛滚滚,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7. 万世功:意为历史上无数的英雄豪杰建功立业,但他们的功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人遗忘。 8. 沙明:形容沙滩明亮。 9. 拳宿鹭:拳头大小的白鹭。 10. 天阔:天空辽阔无垠。 11. 退飞鸿:飞翔中的大雁逐渐消失在远方。 12. 最羡:非常羡慕。 13. 渔竿客:以捕鱼为生的渔民。 14. 归船:回家的小船。 15. 雨打篷:雨水拍打在船篷上。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潘大临的一首描绘长江风光的诗。诗中,潘大临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长江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底蕴。 首联“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诗人通过比喻将西山的险峻和赤壁的神秘巧妙地表现出来。这里的“虎穴”和“龙宫”形象地传达了山势的险恶和水底的深邃。 颔联“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诗人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三国时期的战争与英雄。这两句既是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思考,也是对长江自然风景和人文历史的感慨。 颈联“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这两句是诗人的目光转向水面,捕捉到水鸟的动态。“沙明”和“天阔”两个词语勾勒出诗人在宽阔水域上观察到的景象,“拳宿鹭”和“退飞鸿”则生动地描述了鹭鸟和鸿鹄的动作。 尾联“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诗人通过自己的情感介入和对渔夫生活的赞美,完成了从宏大场景到个人情感的转变。他以羡慕的口吻表达了对在雨中回家的渔夫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间作四首·其三》是宋代诗人潘大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45年前后,即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潘大临的生活经历了许多波折。他曾因战乱而离家避祸,后来虽然回到家乡,但生活依然困苦。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创作,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金兵南侵,民不聊生。然而,这并没有阻挡文人墨客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文人们不甘沉沦、奋发向上的精神。 潘大临的这首《江间作四首·其三》正是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一。在这首诗中,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间的景色,表达了对自己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身处乱世却依然坚守信念、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