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间作 其三
西山连虎穴,赤壁隠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鱼竿客,归舡雨打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西边的山上隐藏着老虎洞,而赤壁之地隐藏著龙王的宫殿。
这里的景色被称为三国时期的要地,波涛汹涌的历史留下了永恒的丰功伟业。
沙滩明亮如镜,映照出静静栖息的白鹭,天空辽阔无边,可见一群大雁翩翩起舞,缓缓飞过。
最令人向往的是那垂钓的老翁,悠然自得,在细雨中乘船归来,任凭风吹雨打。
去完善
释义
1. 西山:这里指湖北省西北部武当山。
2. 虎穴:喻险地。
3. 赤壁:长江下游南岸的重要渡口,位于今湖北赤壁市,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场。
4. 龙宫:喻指皇帝的宫殿。
5. 形胜:地理位置优越,形势险要。
6. 三分国:指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
7. 波流:波浪起伏,比喻世事变迁。
8. 万世功:千秋伟业。
9. 沙明:沙滩明亮。
10. 拳宿鹭:白鹭群集。
11. 天阔:天空开阔。
12. 退飞鸿:回飞的鸿雁。
13. 最羡鱼竿客:最羡慕钓鱼的人。
14. 归舡:返航的船只。
去完善
赏析
《江间作 其三》以磅礴的江山为背景,将个人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作者从西山、赤壁的历史痕迹联想到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概括了山川之壮美和英雄豪杰的伟业,而这一切都随着波浪流逝在历史的长河里。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描绘了宽广的天空、明亮的沙滩与飞翔的鸟群共同构成的生动景象,给人一种天地广阔的感觉。
最后,诗人以“最羡鱼竿客,归舡雨打篷”结尾,表现了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即舍弃世俗名利,享受江上垂钓的生活,任凭风雨飘摇,心如止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间作 其三》是宋朝诗人潘大临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54年前后。潘大临,本名潘佑,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才子,他的诗歌才情出众,颇有盛名。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曲折和磨难。
在《江间作 其三》创作的时间段内,潘大临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当时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社会动荡不安。潘大临因为政治原因被贬谪,离开了繁华的汴京,来到了江南地区。在这里,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艰辛,心中充满了悲愤和不甘。
在这一时期,潘大临开始了他的诗歌创作生涯。他的作品主要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心。《江间作 其三》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通过对江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