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夜对酒用前韵

标题包含
秋夜对酒用前韵
夜雨急复疎,簷溜秋声滴。 虚堂梦乍惊,青灯余四壁。 牢愁推不去,浊酒讵能涤。 蒲萄出西凉,瓶耻无余沥。 兀坐倚枯木,栖心寄禅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冠卿(1905年-1989年),原名杨光烈,字冠卿,号松竹斋主人。他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诗人、教育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杨冠卿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夜幕中细雨急速稀疏,屋檐上的雨滴响起秋天的声音。空旷的屋子内梦境突然惊醒,只留下青灯和四周墙壁的倒影。无尽的忧愁难以驱散,浊酒无法将其洗净。葡萄来自西方,瓶子空空如也,没有任何残留的汁液。独自坐在枯木上,心灵寄托于静谧的禅意。
去完善
释义
1. 簷溜:指屋檐流下的雨水。 2. 虚堂:空荡的厅堂。 3. 牢愁:深沉的忧愁。 4. 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5. 蒲萄:即葡萄。 6. 西凉:古代凉州别称,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 7. 瓶耻无余沥:指瓶子里的酒所剩无几,颇为尴尬。 8. 兀坐:独自端坐。 9. 枯木:枯萎的树干,比喻毫无生气的状态。 10. 栖心:寄托心情。 11. 禅寂:佛教中的一种心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秋天的夜晚和葡萄酒的独坐沉思。诗人首先通过对秋雨、屋檐流水和空旷的房间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随后通过“虚堂梦乍惊”表达出诗人在这种环境中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接着,“牢愁推不去,浊酒讵能涤”则体现了诗人努力通过喝酒消愁却无法忘怀的愁绪。最后,“蒲萄出西凉,瓶耻无余沥”和“兀坐倚枯木,栖心寄禅寂”表达了诗人虽面对困境却依然保持冷静和豁达的心态,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超脱和对未来的期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深厚的诗歌造诣和深沉的人生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对酒用前韵》是南宋诗人杨冠卿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在这一年里,杨冠卿因病辞官,回到家乡江西吉水养老。在这段时间里,他远离了朝廷的纷争,过上了清静的生活。 在宋代,由于北方边疆战事不断,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士人普遍有一种忧患意识。这种氛围影响了杨冠卿的创作风格,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在《秋夜对酒用前韵》一诗中,杨冠卿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表达了对自己年老多病、壮志未酬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