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三首 其二
修夜家无为。独步光庭侧。仰首看天衢。流光曜八极。抚心悼季世。遥念大道逼。飘飘当路士。悠悠进自棘。得失自己来。荣辱相蚕食。
朱紫虽玄黄。太素贵无色。渊淡体至道。色化同消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深人静时,家人都已休息。我独自漫步在庭院里,抬头仰望天空。那明亮的银河,璀璨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宇宙。我心痛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忘记了大道,到处都是飘忽不定的风气。那些走在路上的学者们,似乎都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摸索前行。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命运负责,无论荣耀还是屈辱,都如同相互蚕食一般快速变化。
鲜艳的颜色并不代表高贵,真正的尊贵在于内在的纯洁。伟大的道是深邃而安静的,它的颜色会随着世界一起变化。

去完善
释义
修夜:漫长的夜晚,指寂静的夜晚。家无为:家中的闲暇时刻,无所作为。
光庭:光明的庭院。这里指的是明亮的夜空。
天衢:天街,天空广阔无边的景象。
流光:流逝的时光,这里指的是星辰流转。
八极:八方,四面八方。
季世:一个时代的末期。
大道:指人生的道路,道德的准则。
遥遥:遥远的地方。
当路士:走在路上的行人。
进自棘:从荆棘丛中走出来,比喻经历艰难险阻。
得失自己来:得到和失去都是自己选择的。
荣辱:荣誉和耻辱,成功与失败。
相蚕食:相互蚕食,指不断争夺利益。
朱紫:红色和紫色,这里指的是华丽的颜色。
玄黄:天地间,宇宙中的色彩。
太素:本来的面貌,天然的本色。
渊淡:深沉内敛的气质。
至道:最高的道德准则。
色化:颜色的变化。
消息:消亡和诞生,这里指生死轮回。

去完善
赏析
《五言诗三首 其二》这首诗意境深邃,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与思绪,表达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诗人借助于自然景物,如“流光曜八极”、“大道逼”等景象,巧妙地映射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心状态。
诗中,嵇康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告诫世人不要过分追求名利,应保持内心的平静,顺应自然之道。他以“朱紫虽玄黄。太素贵无色。渊淡体至道。色化同消息。”表明,人的本质应如同太素般,无关外在色彩,而应内心平静如水,与世无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五言诗三首 其二》是嵇康于公元243年至263年(三国时期魏国)所创作的。此时正值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嵇康生于士族家庭,年少时即以聪慧闻名,曾任郎中、著作郎等职,后因不满司马氏的专权而辞官,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他与阮籍等七人被称为“竹林七贤”,主张老庄之学,强调个性解放和崇尚自然。
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们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同时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哲学观念。在这种背景下,嵇康通过《五言诗三首 其二》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和谐的追求和对个性自由的向往。这首诗也成为了后世文人推崇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