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
恶怜风景极交亲,每恨年年作瘦人。
卧晚不曾抛好夜,情多唯欲哭残春。
阴成杏叶才通日,雨著杨花已污尘。
无限后期知有在,只愁烦作总戎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悲怜景色颇触动内心,遗憾每年都让自己憔悴。
卧床夜深仍未入睡,因情感丰富只能含泪告别春天。
杏树绿叶遮蔽阳光,雨水沾上柳絮弄脏了尘土。
未来仍可期许有所作为,只担心繁忙的工作让身心疲惫。
去完善
释义
1. 恶怜:担忧、同情。恶,担忧;怜,同情。
2. 交亲:父母双亲。
3. 每恨:常常遗憾。
4. 年年:每年。
5. 卧晚:指晚上休息。
6. 好夜:良辰美景。
7. 情多:情感丰富。
8. 欲哭:想要哭泣。
9. 残春:春天的末尾时期。
10. 阴成:树荫形成。
11. 杏叶:杏花开放时的叶子。
12. 才通日:刚刚照到阳光。
13. 雨著:雨水落在。
14. 杨花:柳絮。
15. 已污尘:已经沾染了尘土。
16. 后期:以后的日子。
17. 有在:存在。
18. 总戎身:负责军政事务的职位。
去完善
赏析
《晚春》是唐朝诗人薛能的一首描绘晚春景象的诗。诗中通过对晚春景色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季节交替、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恶怜风景极交亲,每恨年年作瘦人”,作者以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晚春景色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每年都消瘦的身形的遗憾。这种情感上的矛盾和冲突,使得诗句更加富有深意。
颔联“卧晚不曾抛好夜,情多唯欲哭残春”,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在夜晚卧床,却难以忘怀美好的时光,感情丰富得只能哭泣来宣泄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惋惜之情。这句诗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执着追求。
颈联“阴成杏叶才通日,雨著杨花已污尘”,描述了晚春的自然景象:阳光透过杏树叶,雨滴沾在杨花上。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晚春时节的自然之美,也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生动的气息。
尾联“无限后期知有在,只愁烦作总戎身”,作者表示虽然对未来充满期待,但由于自己作为军事长官的身份,常常感到忧虑和烦恼。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感慨,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春》是唐代诗人薛能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关于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晚春》大约创作于公元840年至908年之间的某个时期,这是唐朝的中后期,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较为动荡的时期。
其次,关于这个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薛能是唐末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才横溢,然而在那个时代,他并未得到重用,反而因为直言不讳而遭到贬谪。这使得他在诗中表现出一种孤独、无奈的心境。在《晚春》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暮春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关于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唐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许多文人志士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学来改变社会的现状。然而,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使得他们在诗中流露出对时代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无奈。这种情绪在薛能的《晚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