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用前韵答起渊

标题包含
用前韵答起渊
一念能回百念非,直须端的道心微。 暮春曾点缘何事,千古寥寥独咏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钱时(1008-1064年),字子厚,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钱时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嘉祐二年(1057年),他...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一个念头可以改变百种想法,关键是端正内心的微妙感觉。暮春时节,曾点因何事而欢愉?唯有那千古流传的隐居生活,让人感到闲适与宁静。
去完善
释义
1. "一念能回":字面意思是“一个念头就能转变许多杂念”。这里的“一念”是佛教术语,指一个极短的时间或最小的意识单位;"百念非"则是说众多杂念被摒弃。 2. "直须":应该,必须。"端的":确实,真实。 3. "暮春曾点缘何事":语出《论语·先进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闲坐。孔子问他们各自的人生理想。曾皙回答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段话描绘了暮春时分,穿戴着春装的人们在沂水边洗沐,在高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的场景。这里提到的"暮春曾点"是指代这一情境。 4. "千古寥寥":漫长的时间里只有很少的人能做到。"独咏归":独自唱歌回归田园生活。
去完善
赏析
《用前韵答起渊》是南宋诗人钱时的作品。在这首诗中,钱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思考和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 “一念能回百念非”,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关注。他认为,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只要能够把握自己的初衷,便能摆脱种种杂念。这里的“一念”和“百念非”形成了对比,强调了保持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直须端的道心微”,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理解。他认为,追求真理和道义是人生的重要目标,但这个过程往往是曲折的。这里的“道心微”意味着对道义的执着追求,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要坚持到底。 “暮春曾点缘何事,千古寥寥独咏归”,这两句诗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同时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诗人以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曾点的形象,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反思。这里的“独咏归”意味着诗人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虽然这条路上可能充满了孤独和挑战,但他依然坚定地走下去。 总之,《用前韵答起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的关注和对道义的执着追求。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用前韵答起渊》是南宋诗人钱时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大约公元1250年左右。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战乱和动荡之中,金国、蒙古等外族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钱时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钱时的家族原本显赫一时,但由于战争和政治斗争,家道中落,使他过上了清贫的生活。这种生活经历使他对现实产生了深刻的认识,也对国家的命运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诗歌创作方面,钱时受到了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影响,他力求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关注民生疾苦,弘扬民族精神。在这首诗中,他以真挚的情感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无奈。这种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成为了南宋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