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守之暮到三首 其三
此山风月久尘埃,拂拭重新桂却开。
正要好诗相料理,昏鸦忽报守之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座山风花雪月已久沾染了尘埃,轻轻擦拭之后桂花又重新开放。刚刚想要整理好诗句去欣赏这一切的美好,突然间乌鸦的叫声传来报告有访客到来。
去完善
释义
1. "此山":指的是诗人所在的这个山,这首诗的创作地点可能是在山林中。
2. "风尘":比喻人世间的污浊纷扰,这里指代尘世的烦恼和纷争。
3. "拂拭":用手或物品轻轻地擦拭,这里形容诗人将尘埃扫除,为大自然还原其本来面貌。
4. "桂却开":意指桂花重新开放。"却"有转折之意。
5. "好诗":指优美的诗篇,这里是诗人自谦的表现。
6. "料理":这里指打理和欣赏的意思。
7. "昏鸦":天色昏暗时的乌鸦,这里可能是指夕阳西下的时候。
8. "报":报告消息。
9. "守之":即诗人朋友的名字"吕守之",这里表示诗人的朋友来到了他的身边。
去完善
赏析
《吕守之暮到三首 其三》赏析:
钱时的这首诗以山中的风月和尘埃开篇,寓意着自然的美好与时间的流逝。作者通过对山中风光的描绘,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珍视。接下来,“拂拭重新桂却开”则象征着作者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为自己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后,“正要好诗相料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热爱,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自信。然而,正当诗人准备挥毫泼墨之际,“昏鸦忽报守之来”,这突然出现的场景给诗人的创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这里的“昏鸦”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而“守之来”则意味着友人的到来为诗人带来更多的灵感与喜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吕守之暮到三首 其三》,作者是南宋时期的诗人钱时。据史书记载,钱时(约1165年-1240年),浙江嘉兴人,生活在南宋晚期,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学者和诗人。
在南宋时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朝政纷争不断。钱时的时代正处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他在诗中写道:“秋雁声中试晓钟,小儒何事伴高宗”,这表明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即使只是个小小的儒士,也要肩负起国家的重任。
吕守之是南宋著名将领,他在历史上以勇猛善战而著称。在这首诗中,钱时表达了对自己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吕守之的敬仰之情。他以暮到的景象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吕守之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