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起潜观心四绝词旨俱胜仍用非字奉酬以尽愚衷 其四

标题包含
起潜观心四绝词旨俱胜仍用非字奉酬以尽愚衷 其四
雾霭溟蒙山缥缈,江波浩荡雨霏微。 头头总是吾家事,更要回归定失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钱时(1008-1064年),字子厚,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钱时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嘉祐二年(1057年),他...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雾气弥漫群山若隐若现,江面宽阔雨水微微湿润。 诸事皆是我家的要事,更需冷静判断才能找到归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起潜:即“起情潜景”的倒装用法,意为唤起隐藏在深处的心情与景物。 2. 心四绝:具体含义不明,可能指四种心境或状态。 3. 词旨:诗词的主旨。 4. 仍用非字:继续用不常使用的字。 5. 奉酬:接受对方的诗歌应答。 6. 雾霭:雾气弥漫的样子。 7. 溟蒙:形容烟雾笼罩的样子。 8.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9. 江波:江河的水波。 10. 浩荡:水势广大的样子。 11. 雨霏微:细雨纷纷的样子。 12. 头头:每一处,方方面面。 13. 总是:都是,全是。 14. 吾家:我们家里的事。 15. 更:还要。 16. 回归:返回故乡。 17. 定失归:确定失去故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起潜观心四绝词旨俱胜仍用非字奉酬以尽愚衷 其四》是南宋诗人钱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山水画卷,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思索。 首句“雾霭溟蒙山缥缈”,通过雾霭、山这些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缥缈的山峰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展现出诗人的视野和心境。 次句“江波浩荡雨霏微”,描写了浩荡的江波和细雨蒙蒙的景象。江波浩荡象征着人生的无常,而雨霏微则寓意着生活的琐碎和困扰。 第三句“头头总是吾家事”,是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反思。这里的“头头”是指事情的根本或源头,诗人认为人生中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都与自己的内心息息相关。 末句“更要回归定失归”,表明了诗人试图寻找答案的决心。他意识到要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必须从内心深处去寻找问题的根源,从而找到正确的道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起潜观心四绝词旨俱胜仍用非字奉酬以尽愚衷 其四》是宋代诗人钱时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60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钱时作为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以婉约抒情见长,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 在钱时所处的时代,南宋的政治形势复杂多变。一方面,南宋朝廷为了维持统治,不得不对金朝实行妥协政策;另一方面,国内的农民起义和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钱时的诗歌创作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