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谒武肃王庙一绝呈汪帅卿

标题包含
谒武肃王庙一绝呈汪帅卿
干戈五纪乱如烟,吴越生成八十年。 遗像尘昏碑露立,三间败屋独萧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钱时(1008-1064年),字子厚,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钱时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嘉祐二年(1057年),他...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战乱纷杂犹如烟雾飘散,江南的吴越两国纷争已有八十年之久。 那些遗留的古迹和塑像已被尘埃掩盖,石碑孤独地立在荒草丛生的地方。只剩下三间破败的房子在那里寂静无声。
去完善
释义
1. 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战争。这里指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 2. 五纪:五年为一纪,这里指五代时期约五十年。 3. 吴越:五代时期的两个割据政权,位于今江苏、浙江一带。 4. 生成:养育,抚育。这里指治理国家。 5. 八十年:吴越国自907年建立至978年灭亡,共八十一年。这里取整数。 6. 遗像:已故者的画像或雕像。这里指吴越国王的雕像。 7. 尘昏:尘土飞扬,昏暗不清。形容环境破败不堪。 8. 碑露立:碑石在露天下竖立,无人打理。 9. 三间:房屋的数量,即一栋房子。 10. 败屋:破旧的房子。 11. 萧然:冷落凄清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武肃王庙的所见所感。开篇两句“干戈五纪乱如烟,吴越生成八十年”,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与和平交替的历史感慨。他提到历经五代战乱之后,吴越地区得以在八十年间休养生息。这两句不仅概括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也突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王朝更迭的深刻领悟。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武肃王庙的现状——“遗像尘昏碑露立,三间败屋独萧然”,表达了对先人英雄事迹的敬仰以及对战后宁静生活的怀念。这里,“遗像尘昏碑露立”形象地表现了庙宇的破旧和岁月的痕迹,同时也暗含了对古人业绩逐渐被遗忘的忧虑。而“三间败屋独萧然”则生动地展现了一幅荒凉景象,使人们不禁想象这座庙宇曾经的辉煌。 全诗结构紧凑,表达意境深沉悠远,既有历史沧桑的感叹,又有对先人的崇敬和对战争的反思。同时,通过对武肃王庙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和民族命运的关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谒武肃王庙一绝呈汪帅卿》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钱时所作,创作于南宋晚期。钱时(1176-1245)字子是,号盈川居士,浙江衢州人。他一生博学多艺,历任州县官,但仕途并不显达,晚年辞官归隐。他的诗才横溢,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被称为“南宋晚期的雅正诗人”。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正值南宋末年,此时国家政局动荡不安,北方领土丧失殆尽,金兵不断南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钱时本人虽身处江湖之远,却心系国家安危。他以这首诗表达对武肃王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传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英雄的崇敬。 武肃王即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立者钱镠(852-932),他曾任镇海节度使、浙江西道观察使等职,封吴越国王。在位期间,他实行保境安民的政策,使吴越地区相对安定。钱镠死后,谥号为武肃王,深受后世敬仰。 在钱时的时代,武肃王庙成为人们寄托家国情怀的精神象征。钱时在此诗中表达了对他深深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希望借助这位民族英雄的力量,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共同抵抗外侮,保卫家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