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槱默 其一
男儿头上三尺纱,不比脚缠三尺帛。
桑弧蓬矢射天地,堕地已展青云翮。
四海九州多胜流,不出户庭空白头。
有识难与俗同调,非才何必缘远游。
岂不见赤骥摇足日千里,何烦挥策苦鞭摇。
目前㹠犬奚尔为,逐逐一饱糠籺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男儿的头顶上方有三尺高的天空,不必去比较脚上缠绕的三尺丝帛。在桑树枝上搭弓射箭,让箭矢飞向天地之间,落地时已经展示出展翅高飞的姿态。全国各地有很多优秀人才,但如果足不出户,只会浪费青春岁月。有些人的见识很难与世俗相投,如果没有才能又何必一定要去远方寻找机遇呢?难道你没看到红色骏马一挥足就能奔跑千里吗?为什么要辛苦挥舞鞭策呢?目前这种平庸的生活,只是为了吃饱肚子而追逐蝇头小利罢了。
去完善
释义
《示槱默 其一》钱时
1. 三尺纱:指帽子,比喻男性应有的尊严。
2. 桑弧蓬矢:古代习俗,男子出生时用桑木弓和蓬草箭祝愿其志在四方。
3. 翮:鸟的翅膀,这里比喻施展才华的机会。
4. 四海九州:泛指天下各地。
5. 胜流:指优秀的人才。
6. 户庭:家门之内,这里指足不出户。
7. 白头:指年老,时间虚度。
8. 赤骥:良马名,日行千里的意思。
9. 糠籺肥:指食粮充足,生活无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男儿”为主题,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男性的期望和教诲。首句通过对比男子的尊严与女子的装饰来强调男子的责任,接着通过桑弧蓬矢的比喻描绘了男子应当勇于追求事业、实现抱负的精神面貌。接下来的两句则批判了一些人空有壮志却疏于行动,只知闭门造车的做法。随后诗中提出了有志者应该努力提高自己,而不能因为缺乏才干就放弃学习。在比喻方面,诗人以赤骥为例,说明只要才华横溢,即使不挥鞭策马,也能达到理想的境地。最后一句则以㹠犬作比,讽刺了那些终日追求名利、安于现状的人,形象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立志高远,不应被眼前琐事所羁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示槱默 其一》是南宋诗人钱时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金、宋对峙的时期,战争频繁,民生疾苦。
钱时(约1170-1240),字子是,号水城居士,浙江义乌人。他曾任教谕、县令等职,是一位关心民生、主张改革的士大夫。在这样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背景下,钱时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写下了这首寓意深刻的诗作。
《示槱默 其一》描绘了作者在山野间隐逸生活的情景。他远离尘嚣,寄情山水,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作者在面对国家危机时的忧虑和责任感,表达了诗人期望通过个人的努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