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一镜亭夜坐

标题包含
一镜亭夜坐
静夜临深池,萧条不成寐。蟾光上下浮,清飙左右至。潜鱼既息波,幽鸟亦敛翅。仰视河汉明,悠然发深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宁静的夜晚,面对着深邃的池塘,内心感到孤寂而无法入睡。月光如水,在天空中闪耀,仿佛和着清风的节奏起舞。鱼儿在水中安静地游动,鸟儿在树林深处悄然无声。仰望星空,心中不禁生出深深的感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静夜:寂静的夜晚。 2. 深池:指池塘。 3. 萧条:寂寞冷落的样子。 4. 不成寐:无法入睡。 5. 蟾光:月光。 6. 上下浮:形容月亮升起时的状态。 7. 清飙:清新的微风。 8. 左右至:从左右两边吹来。 9. 潜鱼:在水下游动的鱼。 10. 息波:停止波动,这里指鱼儿安静地待在水中。 11. 幽鸟:在树林深处栖息的鸟。 12. 敛翅:收起翅膀,这里指鸟儿安静地在树上休息。 13. 河汉:银河。 14. 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 15. 深喟:深沉的叹息。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夜晚景致和诗人心情的诗作。“静夜临深池,萧条不成寐”首先描述了诗人在宁静的夜晚,面对深邃的池塘,心中的寂寥无法入睡的情境。接着,通过“蟾光上下浮,清飙左右至”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月光和清风在夜晚中的流动景象。而后面的“潜鱼既息波,幽鸟亦敛翅”则通过对鱼儿和鸟儿在夜晚的表现,表达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最后,“仰视河汉明,悠然发深喟”表达出诗人仰望明亮的银河,感叹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渺小。整首诗以动写静,情景交融,流露出诗人对宁静夜晚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一镜亭夜坐》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李祁的作品。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晚期,大约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这个时期,明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内部政治腐败,宦官当权,百姓生活困苦;外部面临蒙古、倭寇等威胁,国家安全形势严峻。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祁作为一个有抱负的文人,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曾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仕途不顺。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满腔热忱投入到诗歌创作中,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在一镜亭的夜晚,李祁独自一人静坐沉思,感慨万千。他以诗为寄托,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在诗中,他通过对月光、水面、夜莺等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自己的忧郁心境。同时,他也寄寓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表达了顽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