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居首夏十首示外孙陈祖兰 其三

标题包含
山居首夏十首示外孙陈祖兰 其三
山前山后翳蒙茸,荆棘藤梢谩作丛。愿得长年撑饱饭,自锄烟雨种高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前方和后方都被浓密的草木覆盖,荆棘和藤蔓杂乱地生长着。我只希望能够有一顿丰盛的餐食,在细雨中自己种植高高的松树。
去完善
释义
1. 山前山后:指的是山的前面和后面。这里指诗人在自己所居住的山间四处走动,观察周围环境。 2. 翳(yì):遮蔽、隐蔽。 3. 蒙茸(méng róng):形容草木丛生,杂乱无章的样子。 4. 荆棘(jī jí):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5. 藤梢(téng shāo):藤蔓的末端部分。 6. 谩(màn):这里是“随意”或“任意”的意思。 7. 撑饱饭:努力吃饱肚子,意指生活艰辛,需要努力奋斗。 8. 自锄烟雨:亲自在烟雾细雨中劳作。
去完善
赏析
《山居首夏十首示外孙陈祖兰 其三》是南宋诗人李祁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作。在这首诗中,李祁通过描绘山前山后的景象,表达了对于自给自足、勤劳耕种的向往与追求。 “山前山后翳蒙茸”,诗人在此描述了山林深处的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翳蒙茸"描绘出了山林的茂密和生机勃勃。而“山前山后”则表明这片景色广阔无垠,令人感叹大自然的壮丽。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荆棘藤梢谩作丛”。这句描绘了山林中荆棘和藤蔓交织的景象,既展示了自然的野性,也体现了生命的顽强。诗人以“谩作丛”三字传达了这种景色的杂乱而无序,但同时也揭示了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在欣赏完山林风光之后,诗人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愿得长年撑饱饭,自锄烟雨种高松。”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希望在山水之间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撑饱饭”表明诗人的实际需求,而“自锄烟雨种高松”则是他对美好田园生活的理想追求。尽管生活简朴,但诗人却在劳作中找到乐趣,享受与自然共处的宁静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居首夏十首示外孙陈祖兰 其三》是南宋诗人李祁于1249年在湖南平江龙门山所创作的山水诗。在这段时间里,李祁正在湖南平江进行参政工作。他在这期间对生活环境和自然景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因此将这种感受寄托在诗歌之中,创作了一系列描绘山居生活的诗篇。 当时南宋时期,正处于金人南侵和蒙古崛起的特殊时期,国家局势日益紧张。但在此背景下,李祁的生活环境中,龙门山清幽的美景成为他排遣忧思、寄寓理想的地方。这首诗正是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下完成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