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眼病中遣闷二十首 其十七

标题包含
眼病中遣闷二十首 其十七
无冬无夏草如茵,懵懂年光梦里身。仙景长留今不羡,愿耽风雪候阳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冬天和夏天都还未到的时候,草地还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象,如同梦境一般。虽然现在的风景美好如画,我也不羡慕,因为我更愿意在风雪中等候春天的到来。
去完善
释义
1. 无冬无夏草如茵:这句意为没有冬天的寒冷也没有夏天的炎热,草长得像绿毯一样柔软。其中“茵”指的是地毯或垫子,这里用来形容草地柔软而茂盛。 2. 懵懂年光梦里身:这句表示在模糊不清的时光里,自己的状态就像是在梦境中一般。其中“懵懂”指模糊不清,“年光”指时光、时间。 3. 仙景长留今不羡:这句表明作者对仙境般的美好景象并不羡慕,因为这样的美景能长久存在。其中“仙景”指的是仙境般的美景,“长留”指长时间保留。 4. 愿耽风雪候阳春:这句表示作者宁愿忍受风雪的寒冷,等待春天的到来。其中“耽”表示沉溺、忍受,“风雪”指的是风雪天气,“阳春”指的是春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病中所见所思的情景。首句“无冬无夏草如茵”,表达了诗人对四季交替、草木生长的关注。在诗人眼中,冬天与夏天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植被繁茂如同绿草如茵,暗示着自然的生命力旺盛,也反映出诗人身处病中对生命的关爱和珍惜。 次句“懵懂年光梦里身”,诗人以梦中的自己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懵懂年光”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迷茫和对时间的无力之感,而“梦里身”则暗含了诗人渴望逃离现实病痛的困扰,去往梦境的境地。 第三句“仙景长留今不羡”,写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然而他深知这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于是并不羡慕。这一句反映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清醒认识,以及在逆境中的超脱心态。 最后一句“愿耽风雪候阳春”,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和痛苦时坚定的决心。尽管处在恶劣的环境中,诗人仍然愿意等待春天的到来,即他对美好生活的信念和对未来充满希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眼病中遣闷二十首 其十七》是唐朝诗人李祁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前后。 在这个时期,李祁正经历着人生的低潮。他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仕途坎坷,曾两度被贬谪。他的眼睛也在这段时期出现问题,导致视力下降,这对一个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与此同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期间,国家动荡不安,民生疾苦。这种时代背景使李祁对现实有了更深的思考,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都体现在了他的诗歌作品中。 在《眼病中遣闷二十首 其十七》这首诗中,李祁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面对病痛和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感慨。他以眼病为引子,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表现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