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病中遣闷二十首 其十四
儿时强记最匆匆,老去方知悔已穷。欲遣无聊诵诗句,只馀诗味到胸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时候记忆力最好,却不知不觉浪费掉了;现在老了才后悔莫及。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只好朗诵诗句,只剩下诗歌的味道留在心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李祁:宋朝人,擅长诗文创作。
2. 遣闷:排遣烦闷。
3. 其十四:该诗是《眼病中遣闷二十首》中的一首。
4. 儿时:小时候。
5. 强记:勉强记忆。
6. 匆匆:时间过得很快。
7. 老去:年纪渐老。
8. 方知:才懂得。
9. 悔已穷:后悔已经来不及。
10. 欲遣:想要排解。
11. 无聊:因精神空虚而烦闷。
12. 诵诗句:背诵古人的诗篇。
13. 馀:剩下。
14. 诗味:诗的韵味、美感。
15. 胸中:心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于人生阶段不同记忆方式的感慨。“儿时强记最匆匆”表现了诗人回忆自己在孩童时代学习能力极强,许多知识能够迅速掌握。然而随着年岁增长,阅历增加,他开始认识到过去的匆忙可能会带来一些遗憾和后悔。通过这层对比,诗人强调了珍惜时间和认真思考的重要性。
接下来两句,“欲遣无聊诵诗句,只馀诗味到胸中。”则是诗人以自己面对无聊时的行动为例,表明虽然年龄增长导致记忆力下降,但他仍然可以通过吟咏诗歌来寻找乐趣。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在老年生活中,依然能够保持对诗词的热爱和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眼病中遣闷二十首 其十四》是唐代诗人李祁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这是唐朝的一个繁荣时期,但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这个时期,李祁作为一名文人,对时事有所关注,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忧虑。他的许多诗篇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氛围。
在唐玄宗统治期间,虽然国家表面繁荣,但实际上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这种社会现象使李祁深感痛心,他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这首诗就是他在眼病期间,通过描绘自己的病情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之情。
总的来说,《眼病中遣闷二十首 其十四》这首诗是在一个繁荣但又暗藏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