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病中遣闷二十首
寸寸金波秋潋滟,碧云黄叶未寒天。可能结习删除尽,不问芳菲草木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金光粼粼的秋天,碧波荡漾,蓝天黄叶之间没有一丝寒意。或许是因为内心的杂念都已经清除干净,对周围的花草树木都不再关心。
去完善
释义
1. "寸寸金波":指阳光照耀下的水面闪闪发光,如同黄金般耀眼。"金波"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用来描绘水面的波光粼粼。
2. "秋潋滟":形容秋天的水面波光荡漾。"潋滟"本义是水波荡漾的样子,这里用来描述秋天的水面景象。
3. "碧云":绿色的云朵,这里用来形容天空的颜色。"碧"在古代汉语中是绿色的意思。
4. "黄叶":黄色的树叶,这里用来描绘秋天的景色。
5. "未寒天":尚未寒冷的秋天。"未寒"表示天气尚暖,"天"在这里作状语,表示时间。
6. "结习":佛教用语,指的是烦恼、杂念。这里用来形容心中的杂念和烦恼。
7. "删除尽":将烦恼和杂念完全消除。"删除"意为消除,"尽"表示完全。
8. "芳菲":花草的香气。这里用来形容草木的茂盛。
9. "草木篇":这里指描绘草木生长、变化的诗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祁所作的《眼病中遣闷二十首》中的一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诗人的心境。
首句“寸寸金波秋潋滟”,以金色的水面为背景,点明了秋天这个季节。秋天的金色水面泛起涟漪,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次句“碧云黄叶未寒天”,通过对蓝天和枯叶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景色。虽然已是秋天,但天空依然湛蓝,树叶还未完全凋落,说明此时天气还未完全寒冷。这样的景象使诗人感到一丝温暖,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第三句“可能结习删除尽”,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眼病的无奈和感慨。由于眼病,诗人无法像往常一样欣赏美景,也无法阅读诗书,这使他感到非常苦恼。在这里,诗人用“结习”一词,形象地描述了自己长期积累的疾病,表达了诗人对疾病的不满和对健康的渴望。
最后一句“不问芳菲草木篇”,则表现出诗人豁达的心境。即使无法欣赏美景,诗人也不会因此而消沉。他选择放下烦恼,不再纠结于过去的美好时光,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寻找新的生活乐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诗人自己的眼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疾病的无奈。同时,诗人展现出了自己豁达的人生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眼病中遣闷二十首》是宋朝诗人李祁于庆历六年(1046年)创作的组诗。这组诗源于诗人患眼疾期间,对疾病和生活的痛苦感悟以及寻求精神慰藉的过程。在这一年里,李祁面临诸多困扰,如职位调动、家庭纷争等,这使他感到迷茫与苦闷。
庆历新政(1043-1045年)发生在宋仁宗时期,政治改革的主要倡导者是范仲淹、富弼等人,试图纠正北宋官僚体制的弊端。然而,庆历五年(1045年)初,新政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压而失败,许多推行新政的官员被贬黜。同年秋天,李祁卸任殿中侍御史,担任比部员外郎一职,职务变动令他陷入沉思。
此外,当时北宋社会风气较为浮华,儒家学派地位相对较低,导致士人精神风貌丧失,这种现象让李祁感到忧虑。在患眼疾期间,李祁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并将郁结在心头的情感倾注于诗篇之中,借以释放内心的压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