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与龄畦乐
有客依南浦,长年学种畦。才高宜世用,性僻爱幽栖。菜甲侵腰长,桑枝刺眼低。不因来往熟,那得自成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客人来到南浦,长久学习耕种菜畦。才华横溢应该被世人所用,性格孤僻却喜欢宁静的生活。蔬菜生长迅速,桑树枝条蔓延到较低的地方。如果不因为经常往来而变得熟悉,怎么会自己走出一条路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此诗的题目,“题”指针对某一事物或主题写成的诗。
2. 王与龄:人名,此处具体人物生平无考。
3. 畦(qí):田间的区域,这里指的是耕作的地方。
4. 南浦:泛指长江下游一带。
5. 长年:长时间的。
6. 种畦:种植田地。
7. 才高:才华横溢的。
8. 宜:应该。
9. 世用:被社会所用。
10. 性僻(pì):性格孤僻不合群。
11. 爱:喜爱。
12. 幽栖(qī):在偏僻地方隐居。
13. 菜甲:蔬菜嫩叶。
14. 腰长:指植株较高。
15. 桑枝:桑树的枝条。
16. 刺眼低:桑树枝条低垂,容易触碰到眼睛。
17. 不因:如果不因为。
18. 来往熟:经常往来熟悉。
19. 那得:怎么能够。
20. 自成蹊(xī):自己形成一条路。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田园诗。诗人以一位长期在南浦(长江南岸)隐居的“有客”作为主题,这位“有客”虽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选择在田园中度过他的岁月。他以耕作为乐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通过描写各种田园风光的细节,如“菜甲侵腰长,桑枝刺眼低”,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农耕生活的辛苦和快乐。同时,诗人通过“不因来往熟,那得自成蹊”表达出的是一种态度,那就是一个人只有真正做到坚守自我,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这首诗寓情于景,将人生哲理和自然风景完美融合,堪称田园诗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王与龄畦乐》是南宋诗人李祁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之间。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蒙古帝国对南宋的军事压力日益增大,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然而,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李祁却在他的诗作中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卷。这表明他渴望一个和平、宁静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士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祁是一位仕宦文人,他在南宋朝廷担任过各种官职。然而,他的一生并没有因为官场的成功而得到安宁和幸福。相反,他在任期间屡次遭受排挤和陷害,导致他的官场生涯充满了坎坷。这可能也是他选择在诗中描绘田园生活的原因之一,以此表达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