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病中遣闷二十首 其十
野马尘埃眼底过,千秋同病有东坡。江湖若肯容舟小,也拟明朝学棹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眼前的景色如野马奔跑扬起的尘土掠过眼底,时间流转中我们都有如同苏东坡一样的忧患与困苦。如果江湖愿意给我留下一小片天地,那么我也会在明天开始学会唱起那轻松愉快的棹歌。
去完善
释义
1.野马:这里指眼前的景象如同奔腾的野马般不断更迭变换。野马在古代是一种比喻,出自《庄子·逍遥游》,用来形容世间万物飘忽不定,变化无常的状态。
2.尘埃:尘土,此处表示世事的纷扰。
3.眼底过:从眼前掠过,或快速变换。
4.千秋:千年,表示很长时间。
5.同病:有着同样的病苦,这里指苏轼和李祁都有眼疾的困扰。
6.东坡:苏轼,宋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因曾贬谪至黄州东坡,故自称东坡居士。
7.江湖:这里代指江南水乡。
8.容舟小:容纳一艘小船,这里的意思是如果江南水乡能接纳自己,那么就想在此地度过余生。
9.拟:打算,准备。
10.明朝:明天。
11.学棹歌:学习划船唱歌,这里的意思是想过上一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棹歌是古代渔民、船夫在船上唱的歌谣。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祁以野马尘埃形容世界纷繁复杂的现象,表达了自己在眼病中所感到的迷茫与困顿。接着,他提到与苏东坡一样的千古同病,借指自己和苏轼都患有眼疾,但始终保持豁达的心态。接下来两句,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像江湖中的小舟一样逍遥自在,即使世界再纷扰,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最后,他决定学习苏轼的人生哲学,在明天开始唱起棹歌,意味着他在面对困境时选择了乐观前行。整首诗展现了一个文人雅士在面对生活困扰时的睿智和洒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眼病中遣闷二十首 其十》是唐代诗人李祁所作的组诗《眼病中遣闷二十首》中的一首。这组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正值唐朝中期。当时,皇帝昏庸无能,宦官权势熏天,朝政混乱,民间疾苦严重。
李祁身为一位有志向的知识分子,忧国忧民之心深切。然而他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眼见民生疾苦,却又无力回天。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因病致盲,陷入了更加深重的痛苦和无奈。他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感慨,将个人遭遇与时代背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这首诗中,李祁通过描述自己的病眼之痛,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和对生活的无奈。他用“两眼为愁得”这一生动的形象,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烦恼。同时,他还通过“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在病困之中的深深哀愁和对时代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