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二首
犹记京华曾笑遇。衮绣云裳,尽显花王富。紫艳一枝仍似故,仙花不共凡花语。池馆春风何处去。回顾十年,心事惊无数。莫问燕莺当日误,衔杯且为花枝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至今仍难以忘怀在北京的花丛中巧遇,华丽的刺绣衣裳和云烟般的花瓣相得益彰,无一不展示着她的雍容富贵。紫色的一枝依然如初,仿佛仙境中的花朵与世俗的花朵有着天壤之别。那时荡漾在春风里的池塘和园林如今已不知身处何方。回首过去十年间,心中波澜四起。别让过去的烦恼影响今日的心情,让我们一起举起酒杯,为这美丽的花朵献上颂词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京华:这里指唐朝京城长安。
2. 衮绣:指官服上的花纹。衮,帝王的礼服。绣,刺绣。
3. 云裳:指华丽的衣服。
4. 花王:指花中之王,此处指牡丹。
5. 紫艳:指紫色的花朵。
6. 仙花:指神话中的花,此处也指牡丹。
7. 凡花:普通的花朵。
8. 池馆:池边的亭台楼阁。
9. 春风:指春天的景色。
10. 回顾:回想过去。
11. 心事:心里的事情。
12. 惊无数:表示令人惊讶的事情很多。
13. 莫问:不要问。
14. 燕莺:泛指鸟类。
15. 当日误:当时犯的错误。
16. 衔杯:端起酒杯。
17. 为花枝赋:为花儿写一首诗或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借物咏怀,抒发了作者怀念往昔京城的美好时光以及世事变迁的感慨。开篇两句“犹记京华曾笑遇。衮绣云裳,尽显花王富”,回忆了在京城的美好经历,描绘了一幅繁华的景象。接下来“紫艳一枝仍似故,仙花不共凡花语”,则通过对比紫艳之花与凡花,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下片“池馆春风何处去。回顾十年,心事惊无数”,传达了时光荏苒、世事如梦的感慨。末尾两句“莫问燕莺当日误,衔杯且为花枝赋”,则是劝告自己放下过去的错误,珍惜眼前的美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整首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蝶恋花二首》是南宋词人李祁创作的两首抒情词。这两首词大约作于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正处于金、宋对峙时期,北方疆土沦陷,中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朝廷偏安江南一隅,粉饰太平,崇尚理学,抑制文学创作自由。面对这种局面,许多文人志士忧国忧民,希望能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操,抵御外侮,收复失地。李祁正是这样一位有志向的诗人,他在这两首词中,以婉转缠绵的笔触,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关爱。
在个人生活方面,李祁身世飘零,宦海沉浮,历经坎坷。他曾担任过朝官,但因直言敢谏,触怒权贵而被贬谪。这些人生经历使他深感世态炎凉,官场险恶。在此背景下,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的不幸遭遇与国家民族的苦难紧密相连,抒发了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