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
此问谁能语。是光阴弃汝,是汝弃光阴去。弹指中秋才几日,早又重阳风雨。天未许、流年暂住。评遍前朝无限事,只美人迟暮英雄误。才一笑,分今古。青山应料知其故。尽年年、入冬才睡,春回又寤。明月高寒江水碧,都与乾坤为主。算人便、从头铸错。哀乐相寻凭播弄,纵灵超万物终何补。谁曾见,乘风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个问题有谁能够解答?是因为时间抛弃了你,还是因为你主动放弃了时间呢?一转眼间,中秋节还没过去几天,重阳节又要来临了。时光总是如此匆匆,仿佛从未停歇。回顾历史长河中发生过的无数事情,人们往往只能感慨美人迟暮和英雄犯的错误。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似乎总在循环上演,难以更改。也许只有那青山知道其中的原委吧。年复一年,山在冬天时沉睡,春天来临时苏醒,周而复始。月亮高挂天际,江河清澈如碧,它们与天地共存,见证着历史的更迭。看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犯错,但即使我们的智慧超越了万物,也无法弥补过去的错误。有谁看到过,一个人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乘风而起,改变历史车轮的方向吗?
去完善
释义
1. 贺新凉:词牌名,又名“贺新郎”。
2. 是光阴弃汝,是汝弃光阴去:意为光阴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复杂,难以分清是谁抛弃了谁。
3. 弹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4.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庆祝团圆。
5.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传统节日,登高赏菊。
6. 天未许、流年暂住:表示时光流逝不可阻止。
7. 评遍前朝无限事:评论历史上的许多事情。
8. 美人迟暮英雄误:指美女红颜易老,英雄壮志难酬的遗憾。
9. 分今古:将古今相连,意指过去与现代相通。
10. 青山应料知其故:暗示青山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11. 入冬才睡,春回又寤:形容大自然在冬眠和复苏之间循环往复。
12. 明月高寒江水碧:描绘明亮的月光与清澈的江水的景象。
13. 都与乾坤为主:意指大自然的美丽在于其广阔无垠。
14. 算人便、从头铸错:意味着人们总会犯错,即使重新开始也无法避免错误。
15. 哀乐相寻凭播弄:表达了生活中悲欢离合不断交替的常态。
16. 纵灵超万物终何补:即使智慧超越了万物,也难以弥补人生的缺憾。
17. 乘风举:意指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其深沉的历史感与独特的人文视角,描绘了时光荏苒与人生百态。起句“此问谁能语”为全篇奠定了沉郁的基调,作者试图探讨的问题无人能答,即时间流逝的无奈与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接下来的“是光阴弃汝,是汝弃光阴去”则凸显了时间与人类之间的微妙关系,使人深感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上阕中,通过对中秋节与重阳节的描绘,展现出时间的匆匆流转。随后以“天未许、流年暂住”点明时光的流逝无法逆转,并以此引入对历史的反思。对于历史人物的评判,作者认为他们的错误源于岁月的侵蚀,表达出个体在时间长河中无法逃脱的宿命。这种人生无常的观念在上阕的结尾得到了更为深刻的体现,“才一笑,分今古”意味着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皆随时间而消逝。
下阕则以自然界的青山绿水作为参照物,突出了自然界生命力量的恒久存在,使人在感叹岁月无情的同时,也认识到宇宙万物的生生不息。作者在后半段展示了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尽管有喜怒哀乐的轮回,人们应该勇往直前,即使犯错也能改正。最后的“谁曾见,乘风举”则暗示出人生虽然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仍有不断追求超越的可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贺新凉》是南宋词人李祁的一首描绘离别情感的佳作。这首词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正值南宋与金朝和战之际。在这段时间里,李祁作为南宋官员,曾多次参与抗金斗争,对国家安危有着深刻的忧虑。
在南宋嘉定年间,政治腐败、外患严重,人民生活困苦。李祁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也颇不平凡,他曾多次担任地方官,为百姓谋福祉,但也在官场斗争中遭受排挤,屡次被贬。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了更深的思考,也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的疾苦。
在时代背景方面,这一时期南宋与金朝的关系紧张,战争不断。金朝对南宋虎视眈眈,南宋内部却矛盾重重,政治腐朽,民不聊生。在这种环境下,李祁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文人,用他的诗词作品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民众生活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