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原寺长老无诘见寄
毵毵白发旧儒臣,几见江南物候新。问讯枉烦林下士,变衰祇似梦中人。隔帘听雨常经久,倚户看山不厌频。更欲就依禅榻伴,炉烟终日澹絪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稀疏白发的老学者,又见到江南的新气象。问候声中不禁忆起往日的闲暇时光,老去的只是梦中的人。隔着帘子聆听雨滴的声音已然成为日常,倚靠门边看山景也不会厌倦频繁。还要坐在禅床旁,伴着炉香烟雾度过恬静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青原寺:位于今江西省吉安市,始建于唐神龙年间(705-707年)。
2. 李祁:唐代诗人,字荀鹤,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时期。
3. 毵毵:形容头发散乱的样子。
4. 白发:此处指老年。
5. 江南: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特指江西地区。
6. 物候:指自然界的气候变化。
7. 问讯:询问消息。
8. 林下士:指隐逸之士。
9. 变衰:身体逐渐衰老。
10. 梦中人:喻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11. 帘:窗帷。
12. 倚户:靠在门边。
13. 看山:欣赏山景。
14. 频:多次。
15. 禅榻:禅房中的床榻。
16. 炉烟:炉香产生的烟雾。
17. 氤缊:烟气弥漫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和青原寺长老无诘见寄》中,李祁以他与青原寺长老的交流为线索,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与禅境的感悟。诗中,诗人以“毵毵白发旧儒臣”开篇,点明了自己的身份和形象,突出了岁月的痕迹。接下来的两句“几见江南物候新,问讯枉烦林下士”则通过描述江南的季节变化和自己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在颔联“变衰祇似梦中人”中,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衰老和命运的无奈。接下来的颈联,“隔帘听雨常经久,倚户看山不厌频”则是诗人描写自己生活中的情景。他透过窗帘聆听雨声,而窗外山水风光更是让他流连往返。这种宁静而安详的生活画面,与前面的感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诗人面对命运流转时的淡定与超脱。
最后,在尾联“更欲就依禅榻伴,炉烟终日澹絪缊”中,诗人表示了想要与长老为伴,共度静修生活的愿望。炉香缭绕,寂静无声,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也是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青原寺长老无诘见寄》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李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1040年至1053年之间,此时正是北宋仁宗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
在这个时期,李祁的人生经历丰富。他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即以才学闻名。后来步入仕途,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期间曾多次被贬谪。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涉猎社会现实,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治理的忧虑。
在时代背景下,北宋中期正值王安石变法之前,社会矛盾逐渐凸显,朝政腐败严重。诗人身处其中,深感忧虑。他曾在《次韵答黄子思》一诗中写道:“世态浮云变古今,相看惟有两心真。”这种忧国忧民的心情也体现在《和青原寺长老无诘见寄》一诗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