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王子让韵二首 其二
城郭人民事事非,空馀尘土满征衣。君犹有道堪流俗,我已无家不念归。天地晦冥龙去远,江湖寥落雁来稀。极知此后还相忆,愁见青山映夕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城市和乡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有尘土还留在征战者的衣物上。你还保留着道德规范可以应对社会的习俗,而我已没有家乡可以回归。在阴暗的天空下,龙也离开了;湖泊和江河也变得空旷,飞来的大雁稀少。我非常清楚我们今后还会互相思念,只是看到那青翠的山峦与夕阳相映,就会感到忧愁。
去完善
释义
1.城郭:这里指城市或国家。
2.人民:这里指人民大众或者人民群众。
3.事事非:这里的“事事非”是对所有事情都不如意、不满意的概括性表达。
4.空馀:就是空余,也就是只剩下。
5.尘土:这里象征战争或者困苦的环境。
6.征衣:出征时穿的衣服,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战争状态。
7.君:这里指的是尊称对方。
8.有道:有道德、有原则的人。
9.堪:可以忍受,这里指对抗世俗的能力。
10.流俗:通常是指消极的风俗习惯。
11.无家:失去家园。
12.不念归:不再怀念故乡。
13.天地晦冥:指天色昏暗,景象凄迷。
14.龙去远:指龙离开了很远的地方。
15.江湖寥落:指江河湖海变得荒凉、冷落。
16.雁来稀:大雁飞来越来越少。
17.极知:深知,非常了解。
18.相忆:相互思念。
19.愁见:忧愁地看到。
20.青山映夕晖:青翠的山峦在夕阳的余晖中留下倒影。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开篇作者以“城郭人民事事非”描绘了国家治理的衰败景象,接着用“空馀尘土满征衣”隐喻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疾苦。随后,诗人提及自身境地——“无家不念归”,表达了漂泊不定、有家难回的沉痛之情。颈联则描绘出国家的动荡与百姓的流离失所。尾联则是诗人对未来忧虑的体现,不仅担忧国家的命运,同时也担心友人的安危。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那个动乱时代的生活境遇和内心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王子让韵二首 其二》是明朝诗人李祁所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这组诗创作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正值明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逐渐繁荣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李祁的个人经历非常丰富。他曾是进士及第,担任过多个地方的官员,后因种种原因辞官归隐。他在政治生涯中目睹了官场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这使他对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在他的诗歌中,时常流露出对民众生活的关心和对国家治理的忧虑。
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较为复杂。明朝中期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知识分子有一定的言论自由。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社会矛盾激化。此外,明朝成化年间也是宦官权力逐渐崛起的时期,这对朝廷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样的一段历史背景下,李祁创作了《次王子让韵二首 其二》这首诗歌。诗中以“尘土”比喻世俗的纷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体现了诗人在这一时期的个人遭遇和社会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