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纱三首
避地衷怀自不知,雨馀閒看柳丝丝。长条短缕系人思。千里崎岖回首易,存心哀乐最难支。此身何日是归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离尘世纷扰,内心充满感激与喜悦。雨后闲暇时,观看着嫩绿的柳枝。长长短短的枝条,牵惹着人们的思念之情。曲折漫长的人生路,回头望去是多么容易,但内心的喜乐悲伤却难以支撑。何时才能重回故地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避地:这里指躲避战乱或灾祸而迁移到别处。
2. 衷怀:内心的情感。
3. 雨馀:雨后。
4. 柳丝丝:形容柳枝细长如丝。
5. 长条:指柳枝。
6. 短缕:指柳絮。
7. 系人思:使人思念故乡。
8. 千里崎岖:形容道路遥远且坎坷不平。
9. 回首易:回头看过去的事情容易。
10. 存心:存在心中的情感。
11. 哀乐:悲伤和快乐。
12. 最难支:最难以支撑。
13. 归时:回家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避地衷怀自不知”写出了诗人在避乱之际,内心的感受无法言说。接下来的“雨馀閒看柳丝丝”则通过描绘雨后初晴的景色,以柳树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长条短缕系人思”则是进一步描绘了柳丝的形象,它们仿佛是诗人思绪的寄托。“千里崎岖回首易,存心哀乐最难支”则是写诗人对于离愁的感受,即使跋山涉水回到家乡,心中的哀伤和快乐也难以承受。最后的“此身何日是归时”则是对未来的期待,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故乡。整首词情感深沉,充满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纱三首》是北宋著名词人李祁所作。这首词作于公元960年,正值北宋建立之初。李祁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战争刚结束,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百废待兴,人民期待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李祁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他年轻时投身军旅,英勇善战,曾参与平定各地叛乱,后成为北宋的一位军事将领。但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却因一次失误被贬谪到地方任职。这段人生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世事的无常和人性的复杂,从而催生了他的词作灵感。
在《浣溪纱三首》的创作背景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时代氛围。北宋初年,社会矛盾尖锐,民生疾苦严重。而与此同时,文人墨客们寄情山水,抒发个人感慨的文艺风气正盛。在这种环境下,李祁以豪放与婉约相结合的词风,抒发了他对祖国河山、民间疾苦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