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昭君出塞图

标题包含
昭君出塞图
朔风吹沙天冥冥,愁云压塞边风腥。胡儿执麾背人立,传道单于令行急。蒙茸胡帽貂鼠裘,谁信宫袍泪痕湿。汉家恩深幸不早,此身终向胡中老。此身傥负汉宫恩,杀尽青青原上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北风呼啸吹起漫天沙尘,阴暗的天空压抑沉重,愁绪的云朵伴随着边境的风声腥涩。胡人在远处举着旗帜默默站立,传言中的单于正在紧急调动部队。他们披着厚实的貂鼠裘,带着毛茸茸的胡帽,谁能相信他们的衣袍下藏着泪痕。我庆幸汉朝对我的恩情没有早早结束,但终究我还是会在胡人之地老去。若此生辜负了汉朝的恩典,我愿意在青青草原上与敌人厮杀至最后一刻。
去完善
释义
1. 朔风:北风,指寒冷的北风。2. 吹沙:形容风大,尘土飞扬的景象。3. 天冥冥:天空昏暗,阴沉的天气。4. 愁云:令人忧愁的乌云。5. 压塞:覆盖在边境之上。6. 边风腥:边疆的风带有血腥气息,可能是战争气氛的渲染。7. 执麾:拿着指挥旗。8. 背人立:背对着人群站立,有神秘感。9. 传道:传言说。10. 单于:匈奴的首领。11. 令行急:法令执行迅速,表明军纪严明。12. 蒙茸:形容毛皮衣服粗糙厚重。13. 胡帽:胡人的帽子,这里是指匈奴的帽子。14. 貂鼠裘:用貂鼠皮毛制作的厚实的衣服。15. 宫袍:皇宫里的衣物,昭君身上所穿。16. 泪痕湿:昭君因离家远行而流下的泪水打湿了衣裳。17. 汉家:汉朝,此处指的是中原。18. 恩深:皇帝对昭君的恩情深厚。19. 幸不早:庆幸没有早早死去。20. 终向:终究会去往。21. 胡中老:在胡地度过晚年。22. 傥负:如果辜负。23. 青青:草木茂盛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昭君出塞图》描绘了昭君远离家乡,远嫁匈奴的场景。开篇的“朔风吹沙天冥冥,愁云压塞边风腥”两句,便以冷峻、凝重的笔触勾勒出北方边疆恶劣的环境氛围。诗人以此背景为衬托,突显出昭君离别故乡、亲人的哀愁与无奈。 接着,诗人通过“胡儿执麾背人立,传道单于令行急”两句描写了匈奴的统治者焦急地等待着昭君的到来。这种场景的设置,使人们更加同情昭君的命运。同时,也显示出匈奴势力的强大和野心。 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道:“蒙茸胡帽貂鼠裘,谁信宫袍泪痕湿。”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昭君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然她身穿华贵宫廷服饰,但已被匈奴“蒙茸胡帽貂鼠裘”所替代。这表明昭君在身份和地位上的巨大变化。然而,她内心仍保留着对汉朝深深的眷恋,“宫袍泪痕湿”便是这种情感的写照。 “汉家恩深幸不早,此身终向胡中老。此身傥负汉宫恩,杀尽青青原上草。”最后四句,昭君感叹自己无法报答汉朝的恩情,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未来。诗人在这里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使这首诗更具内涵和深度。总的来说,《昭君出塞图》这首诗歌通过对昭君命运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古代女子在国家利益面前的牺牲精神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昭君出塞图》是唐代诗人李祁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汉朝时期王昭君远嫁匈奴和亲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李祁正处于唐玄宗时期,这是一个繁荣而又动荡的时代。唐朝的国力虽然强大,但由于内部矛盾和外患不断,国家的命运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之一,她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她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和平,自愿远嫁匈奴,忍受了离别亲人的痛苦。李祁在诗中将昭君的形象描绘得十分悲壮,使人们深刻地感受到她在为国家付出时的坚定决心。 此外,李祁还在诗中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同情。他认为昭君的命运多舛,远嫁匈奴并不能改变她的命运。这种同情不仅是对昭君个人的,也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同情。 总的来说,《昭君出塞图》是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王昭君的故事,李祁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昭君命运的同情。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不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