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忆西湖杂咏十一首 其六

标题包含
忆西湖杂咏十一首 其六
山围面面晓光深,静碧楼台俯百寻。欸乃一声泛沦漪,小舟宛宛出桥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群山环绕中阳光透射进来,静谧的碧绿楼阁俯瞰着深渊。忽然听到一声船桨声,水面泛起涟漪,一艘小船慢慢从桥下驶出。
去完善
释义
1. "山围面面":形容四面环山的地势。 2. "晓光深":晓光,早晨的阳光;深,形容阳光穿透树林的情景。 3. "静碧楼台":静碧,平静碧绿的湖水;楼台,指湖边的建筑。 4. "俯百寻":俯,向下看;百寻,古代长度单位,约三十米,此处借指湖的深度。 5. "欸乃一声":欸乃,摇橹的声音;一声,形容船桨划水的声音。 6. "泛沦漪":泛沦漪,湖面波纹扩散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忆西湖杂咏十一首 其六》是诗人李祁回忆西湖美景的诗作。诗中描绘了山光水色、静谧的楼台和波光粼粼的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山水相映成趣,营造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 首句“山围面面晓光深”形象地描述了群山环绕的西湖风光,阳光穿透树林,形成深浅不一的光影效果。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感觉,使人心旷神怡。 第二句“静碧楼台俯百寻”描写了诗人俯瞰湖面时的景色。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周围的景物,使诗人在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色时,也能感受到宁静与和谐。同时,这句诗还表现出诗人陶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的心情。 第三句“欸乃一声泛沦漪”描绘了小舟在水面上行驶的情景。随着船夫一声长橹划破水面的声音,波纹荡漾开来,将西湖的宁静打破。这种动与静的结合,使整个画面生动起来。 最后一句“小舟宛宛出桥阴”表达了小舟从桥下穿过的意境。桥洞投射在水面上的阴影与小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画面增添了几分层次感和立体感。同时,这句诗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忆西湖杂咏十一首 其六》是南宋诗人李祁在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所作的组诗。 在淳熙年间,当时北宋已经灭亡,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对于北方国土丧失的局面,人们普遍感到忧虑和无奈。李祁作为一个士人,对这个局势十分关注。他的诗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此时他居住在临安府(今浙江杭州),正是这组诗创作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李祁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他虽然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现实中却难以实现。这使他更加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也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在这一首诗中,李祁以西湖的美景为引子,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以“忆西湖”为主题,通过对西湖美景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这首诗既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