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见寄
碧天如水暮云收,又见江南一片秋。乱后年华多荏苒,客中踪迹故淹留。露漙金井桐阴薄,月上瑶阶竹影修。遥想辕门凉气早,壶浆来往百无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天空如洗,云朵飘散,这是江南秋天的景象。战乱之后,时间过得飞快,我在异乡逗留了很久。寒露洒在金井边的梧桐树上,月亮升起在竹影婆娑的台阶上。想象着营地的清凉之气早已来临,往来提水的人们无忧无虑。
去完善
释义
1. “碧天如水暮云收”:碧天,即晴天;如水,形容天空湛蓝如海水;暮云收,指傍晚时云朵逐渐消散。
2. “又见江南一片秋”:江南,指长江下游地区;一片秋,指秋季的景象。
3. “乱后年华多荏苒”:乱后,指战乱的结束后;年华,时光、岁月;荏苒,时间消逝的样子。
4. “客中踪迹故淹留”:客中,离家在外;踪迹,行踪;淹留,停留、滞留。
5. “露漙金井桐阴薄”:露漙,露水降落;金井,金属装饰的井口;桐阴,梧桐树下的阴凉处;薄,轻微、微弱。
6. “月上瑶阶竹影修”:月,月亮;瑶阶,美玉砌成的台阶;修,修长、高耸。
7. “遥想辕门凉气早”:遥想,远距离思考;辕门,古代军营的大门;凉气,凉爽的空气;早,提早出现。
8. “壶浆来往百无忧”:壶浆,水壶里的酒;来往,来来往往;百无忧,没有任何担忧和顾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南的一片秋天里的所见所思。诗人通过写景、叙事和想象等手法,表达了对于战乱后岁月蹉跎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诗歌首联“碧天如水暮云收,又见江南一片秋”以如画的景色开篇,形象地勾勒出了江南水乡秋天的美景。紧接着颔联“乱后年华多荏苒,客中踪迹故淹留”则转入对个人命运的感叹,表达出在战乱年代生活的无奈。颈联“露漙金井桐阴薄,月上瑶阶竹影修”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夜景,透露出一丝清凉与宁静的氛围。尾联“遥想辕门凉气早,壶浆来往百无忧”则借想象之力,抒发了对于朋友们在边疆安心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早日结束的期盼。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诗人思乡怀友情感的真挚流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友人见寄》是唐代诗人李祁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47年至859年间,正值晚唐时期。
在这个时期,李祁的家乡山西一带经历了黄巢之乱、唐武宗灭佛等社会动荡事件,民生疾苦。作为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地方官吏,李祁在任职期间对民间百姓的生活有深刻的了解,因此他的一些诗篇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同时,这个时期晚唐政局不稳定,宦官权力逐渐增强,皇权衰弱,士人阶层面临生存困境。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李祁的诗歌艺术表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人文主义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