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淡澹碧云天,秋声到树先。闹长空、黄叶翩跹。捲入西风都是怨,看摇落,一年年。往事付轻烟。愁多意转闲。垂杨镇日石栏边。舞老青青千万缕,依旧不,折腰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平静湛蓝的天空,秋天的声音首先在树木间响起。喧闹的长空中,黄叶翩翩起舞。当西风席卷而来,它们都在表达着哀怨,看着那一片片的落叶,年复一年。往事如轻烟消散。虽然忧愁繁多,但意念反而变得悠闲。垂柳整日都在石头栏杆旁边。尽管已经老了,但那些绿油油的柳条依然不倒,就仿佛还在睡觉一样。
去完善
释义
1. 唐多令:词牌名,又名“糖多令”。双调五十字,前段六句两平韵、一叠韵,后段五句两平韵。
2. 李祁:元朝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景叔,号瑶峰。
3. 淡澹:形容天色的明净。
4. 碧云天:蓝色的天空与云朵。
5. 秋声:秋天的声音,这里指风声。
6. 到树先:在树上首先听到。
7. 闹长空:热闹的天空。
8. 黄叶翩跹:黄色的叶子在空中飞舞。
9. 西风:秋风。
10. 看摇落:看着树叶凋落。
11. 轻烟:淡薄的烟雾。
12. 愁多意转闲:意思是愁绪多了,心情反而变得轻松。
13. 垂杨:低垂的杨柳。
14. 镇日:整天。
15. 石栏边:石栏杆旁边。
16. 舞老青青千万缕:柳树在风中舞动,就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
17. 不折腰眠:形容柳树枝不受风吹的影响,依然保持挺直的姿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题为“唐多令”,作者是清代的李祁。李祁的词作以抒情为主,风格婉约,语言优美。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天来临的景象,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来表达对往事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态度。
首句“淡澹碧云天”,写的是秋天的天空,天高气爽,碧蓝如洗。紧接着“秋声到树先”,点明了季节,同时也强调了秋天的声音,使读者仿佛能听到秋天的脚步声。接下来“闹长空、黄叶翩跹”,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黄叶在空中飞舞,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接下来的“捲入西风都是怨,看摇落,一年年”,写出了秋天不可避免的凋零和落叶,表达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感慨。其中“一年年”则是对这种景象的重复性进行了强调,使得这种情感更加深沉。
下片开始,“往事付轻烟。愁多意转闲”,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当前心境的描述,表达出作者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思考。接下来“垂杨镇日石栏边”,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场景,垂柳在石栏边静静地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宁静。
最后“舞老青青千万缕,依旧不,折腰眠”,写出了垂柳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沧桑,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姿态,不为外界所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坚定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多令》是南宋诗人李祁的一首词,其全文如下:“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无端梦入豫章城,青楼远,白云闲。
泛梗漂萍随处静,耐风尘、长剑铮铮。临窗数树绿阴繁,秋波浅,渐成单。”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96年(南宋绍熙五年)至1200年(南宋庆元六年)之间,此时正值宋金对峙时期。李祁(1167年-1247年),南宋词人,字萧远,江西吉安人,生卒年均于南宋孝宗、宁宗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但因科举不第而功名未果,长期担任下级官吏。他的词作以婉约派风格为主,语言质朴,情致婉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战争频发。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抗金事业,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李祁作为一位出身书香世家的士人,虽有报国之志,但命运多舛,未能如愿施展抱负。因此,他在《唐多令》一词中,通过对燕子、烟雨、杏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惆怅之情和身处战乱岁月的无奈之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