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摸鱼儿

标题包含
摸鱼儿
望山痕,随天俱远,依依云色凄浅。西风才袭江头树,便觉韶光微倦。流年转。渐忘却、春光十里花光炫。怎生消遣。弄疏阴犹有,婆娑高柳,冷翠拂人面。清秋色,月华如水还懒。翻似新凉未惯。宵来纵作秦淮梦,忍觅旧时亭院。经行遍。也难拾、少年心绪台城畔。中年哀怨。念灵均高致,水涯独吊,孤愤知何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眺望那连绵不断的山影,它跟天空一样遥远,与天上的云朵相依相伴,显得如此依恋不舍。当西风吹过江边的大树,春天的美好已经显得有些疲倦。时间流逝,那些曾经的绚烂春光已渐渐被遗忘。如今只能任凭这繁茂的大柳树枝叶在风中轻拂过我的脸庞,留下一片清凉。在这冷清的秋天夜晚,月色如流水般静谧,仿佛不习惯这份寂静的新凉。就算梦见那秦淮河边的繁华盛世,我也不敢再去寻找曾经的亭台院落。四处行走,也无法重拾起年少时的心情。现在已是中年,满怀愁绪。我想起了屈原生平的高尚品质,他在水边独自凭吊,心中的愤怒和感慨又有谁能理解呢?
去完善
释义
1. 山痕:山水的痕迹,指远方的山脉。 2. 西风:秋风。 3. 韶光:美好的时光,这里指春光。 4. 微倦:稍微感到疲倦。 5. 流年转:时间流逝,指季节变换。 6. 光炫:光彩夺目。 7. 怎生消遣:如何消磨时光。 8. 婆娑:摇曳不定,形容树木随风摆动。 9. 高柳:高大的柳树。 10. 冷翠:冰冷的翠绿色,形容秋叶的颜色。 11. 月华:月光。 12. 新凉:初秋的凉爽。 13. 纵作秦淮梦:即使做了南京的梦。秦淮,秦淮河,位于南京市。 14. 忍觅旧时亭院:难以寻找过去的亭台楼阁。 15. 经行遍:走过很多地方。 16. 难拾:难以重拾。 17. 少年心绪:年轻时的情绪。 18. 台城畔:南京的台城附近。 19. 灵均高致:屈原高尚的品质。 20. 水涯:水边。 21. 孤愤:独自发泄心中的愤懑。 22. 何限:无限,很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词牌是《摸鱼儿》,作者是南宋的李祁。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表达诗人情感的作品。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哀思。 “望山痕,随天俱远,依依云色凄浅”描述了远山的痕迹和天空的云朵,它们都在视野中渐行渐远,带着一种淡淡的悲伤。 “西风才袭江头树,便觉韶光微倦”这句意味着秋天的到来,使得大自然的生机逐渐消退。这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流年转。渐忘却、春光十里花光炫。怎生消遣。”诗人感叹时间的流转,慢慢忘记了春天的繁华。他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排解这种情绪。 “婆娑高柳,冷翠拂人面。”这两句描绘了秋天的高大柳树,绿色的树叶在风中轻轻拂过人脸,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 “清秋色,月华如水还懒。”这两句表现了秋天的月色,月光如同流水一般,让人感觉宁静而慵懒。这也是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宵来纵作秦淮梦,忍觅旧时亭院。”这两句表明诗人虽然身处异地,但心中仍然挂念着故乡的风景和人情。他试图寻找过去的记忆,但又无法完全找回那种感觉。 “经行遍。也难拾、少年心绪台城畔。”这里的“经行遍”表示诗人已经走过了许多地方,但仍然无法找到年轻时候的心情。“台城畔”则暗示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中年哀怨。念灵均高致,水涯独吊,孤愤知何限。”这是诗人对中年的感慨,他怀念屈原的高尚品质,独自面对人生的困境,心中的愤怒和无奈难以言表。 整首词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面临中年危机时的孤独和哀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摸鱼儿》是南宋诗人李祁的一首咏物词。这首词通过对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以及国家兴亡的感慨。 在公元1161年左右,也就是宋金对峙时期,李祁创作了这首《摸鱼儿》。这一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由宋朝统治,北方地区则被金朝占据。由于战乱的冲击,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流离失所,国家的命运也如同一盘散沙。 李祁作为一个南宋文人,对此深感忧虑。他的一生都在努力追求理想,希望实现国家统一和人民幸福。然而,现实残酷,他的理想并未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以蝉为寄托,表达了人生的无奈和忧伤。 在这首词中,李祁通过描绘蝉的形态、习性以及对生活的态度,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叹。他借蝉之口说:“临风惆怅无人会,独自举觞浇磈磊。”这是他对国家不幸和个人遭遇的深深感慨。同时,他也表达出了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即使生活艰难,也要勇敢地面对困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