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拾翠亭前水满,郎官湖上春回。
仪龙新碾试琼杯。
更见春江有味。
拄杖行穿翠筿,吹花醉绕江梅。
故园心事老相催。
此意陶潜能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拾翠亭前,水面涨满了春意,郎官湖上的春天也渐渐回来了。新磨的仪龙糯米尝试着制成美酒,别有一番趣味。用竹杖穿行在翠筱之间,赏花沉醉于江梅之畔,故乡的心思却总在不经意间催促我们老去。这种情感或许只有陶渊明能够领会。
去完善
释义
1. 拾翠亭:古代诗人常用来指代美丽的亭台楼阁或游览胜地的亭子。在这里,"拾翠"可能是指在美丽的地方拾取翠鸟羽毛的行为,也可能指的是女性出游捡取头饰的传说故事。
2. 郎官湖:地名,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湖泊,郎官是唐代尚书省的一个职位,郎官湖之名可能来源于这个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
3. 仪龙新碾试琼杯:仪龙是指一种仪仗性质的舞龙表演,这里的"新碾"应该是仪龙的装饰。"琼杯"是指用玉石制成的杯子,这里用来形容杯子的精美和高贵。
4. 春江:字面意思为春天的江河,这里用来表示春天的气息和活力。
5. 有味:有乐趣、有意味的意思。
6. 翠筿:翠竹,这里用来描绘景色。
7. 江梅:生长在江边的一种梅花品种,这里用来表达对春天的欣赏和对美景的喜爱。
8. 故园:故乡,这里用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9. 陶潜:陶渊明的字,东晋著名诗人,这里用来比喻作者自己,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西江月》是南宋诗人李祁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拾翠亭前水满,郎官湖上春回”两句,描述了春天的美景:湖水充盈,花儿盛开。“拾翠亭”和“郎官湖”都是古代的风景胜地,象征着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仪龙新碾试琼杯。更见春江有味”,这两句通过对“仪龙新碾”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通过“琼杯”和“春江有味”的形象比喻,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拄杖行穿翠筿,吹花醉绕江梅”,这句词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热闹场景。作者用“拄杖行穿翠筿”描绘了自己漫步在翠绿竹林间的情景,而“吹花醉绕江梅”则形象地描述了春天里花朵盛开、花香四溢的景象。
“故园心事老相催。此意陶潜能会”,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故园心事”指的是作者的思乡之情,而“老相催”则暗示了岁月的流逝。最后一句中,作者提到陶渊明,表示他与陶渊明一样,都能领会到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江月》是南宋文学家、音乐家李祁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年代不详,但从词的意境和内容来看,可能创作于南宋中期,当时金国南侵,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李祁作为一位文人,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忧患意识。他目睹了国家局势的动荡,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感慨。这首词正是他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人生际遇方面来看,李祁早年曾担任过官员,后因战乱离职。他在战乱中失去了家园,流亡江南,生活艰辛。这些经历使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在这首词中,他以江月为寄托,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由于金国南侵,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祁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共同抵抗外敌,保卫家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