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亭
十年羁旅鬓成丝,千里淮山信息稀。
送尽长亭短亭客,且看庄舄几时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十年的漂泊生活,头发已经变白,远在千里之外的消息也十分稀少。送走了一波又一波的长亭和短亭过客,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我的家乡呢?
去完善
释义
十年羁旅:形容长期在外漂泊流浪的生活。
淮山:今江苏、安徽一带的山脉,这里指代作者所在的地区。
信息稀:音信稀少,指与亲友的联络很少。
送尽长亭短亭客:长亭和短亭是古代驿路上的休息地点,此句表示为送别客人历经了各个地方。
且看庄舄几时归:庄舄,战国时越国人,仕楚,病中思乡,后来回到家乡。这句话表达了自己期盼回归故乡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送客亭》刘著赏析:
这首《送客亭》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多年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亲人朋友的深深挂念。诗人以十年羁旅、千里淮山的意象,生动描绘了离家在外的生活画面,表现了远离故乡的孤独和无奈。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送客亭的经历,表达了对客居他乡的无奈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对“庄舄”这一典故的运用,暗示了自己渴望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客亭》是南宋诗人刘著的一首送别诗。据史书记载,刘著生于北宋末年,曾受学于苏轼门下,后因战乱迁居南宋都城临安。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初期,正值国家战局紧张之际,同时也处于宋金对峙的时期。
在刘著人生的这个阶段,他虽历经颠沛流离,但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一直萦绕在心头。在这种背景下,刘著写下了这首《送客亭》,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离别之情和无尽的忧国忧民之心。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社会氛围也影响了刘著的诗风。当时的人们普遍感到压抑和惶恐,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担忧。这种情绪在刘著的诗中得到充分体现,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