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出榆关

标题包含
出榆关
羽檄中原满,萍流四海间。 少时过桂岭,壮岁出榆关。 奇祸心如折,羁愁鬓已斑。 楚累千万亿,知有几人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战报飞遍全国,飘散在四海之间。 年轻时路过桂岭,壮年则戍守榆关。 遭遇奇祸心如刀割,被囚之愁使双鬓斑白。 楚国有一亿多人受苦受难,知道能活着回去的又有几人?
去完善
释义
1. 羽檄:古代军事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 2. 中原:指黄河流域,为中国腹地。 3. 萍流:比喻飘泊不定的生活。 4. 桂岭:古地名,位于今广西桂林市一带。 5. 榆关:古代长城的重要关隘,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 6. 奇祸:突如其来的灾祸。 7. 羁愁:游子在外忧愁的思绪。 8. 楚累:因楚国九累山的传说而得名,喻指祸患。
去完善
赏析
《出榆关》是刘著的一首古诗,诗中描绘了诗人从年轻时期离开故乡到成年后离家前往边疆戍边的经历。在诗人的视野里,战争的频繁使得百姓饱受流离之苦,世事的无常让岁月催人老。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无尽的忧愁。最后两句“楚累千万亿,知有几人还”表达出作者对于战争中失去家园、颠沛流离的百姓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全诗充满了悲壮之情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出榆关》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刘著之手,创作于公元1141年前后。在这一年里,金宋两国的疆界逐渐稳定,但双方仍然时有战事发生。当时的刘著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对国家的忧虑和民族的苦难感同身受。他在面对民族矛盾和战乱时,常常感叹世事的无常和人性的悲凉。 在刘著的一生中,他曾多次赴金朝为质子,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此期间,他深入了解了北方的风土人情,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然而,身处异乡的刘著始终无法忘怀故土,他的诗歌作品中也透露出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此外,当时南宋朝廷内部党派之争激烈,刘著因其才华出众而受到各方势力的关注。这使得他在政治上备受排挤,难以施展抱负。尽管如此,刘著依然坚定地坚守自己的信念,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希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