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子慎玉田道中一首兼呈韩公美阁老
东晋风流属子猷,开元峭直让韩休。
丝纶对掌惊三隽,尊酒更酬失四愁。
古道阴阴槐树老,归鸿杳杳荻花秋。
浩然诗思天涯远,月满江南小谢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东晋时期,人们的才情风度都属于王徽之(子猷);在开元年间的政治状况中,性格峻急正直的人物当属韩休。他们分别代表了两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当三位才子一同合作时,他们的才华和默契令人惊叹;而在饮酒作诗的过程中,四愁诗的意境消失了。
古道的旁边,槐树郁郁葱葱,显得十分古老;天空中的鸿雁远去,留下一片深秋的荻花。这广阔的天地激发了诗人无尽的灵感,他们的思绪如同天涯海角那样深远;当月光洒满江南的小谢楼,诗人把酒赏月,享受着这份诗意与宁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次韵:指依照原诗的韵脚和韵律作诗。
2. 王子慎玉田道中:诗人用此作标题,暗示自己与友人一同游历此地,并为下文铺垫。
3. 刘著:字景范,安徽宿州人,南宋文学家。
4. 东晋:古代中国的一个朝代,时间约为公元317年至420年。
5. 风流:此处形容才子佳人的风度与才华。
6. 子猷:王献之的字,王羲之的儿子,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
7. 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时间为713年至741年。
8. 韩休:唐朝大臣,曾任尚书右丞、黄门侍郎等官职。
9. 丝纶:古时常用来比喻君王下达的诏令。
10. 对掌:双手相对,表示共同协作。
11. 三隽:指三位贤能之士。
12. 尊酒:指美酒佳肴。
13. 失四愁:指忘却忧愁。
14. 古道:指传统道德观念。
15. 槐树:一种常见的乔木,象征年华老去。
16. 归鸿:飞回的大雁,这里比喻游子归家。
17. 杳杳:深远的样子。
18. 荻花:指荻花荡。
19. 浩然:形容豪放之气。
20. 诗思:写诗时的灵感。
21. 小谢楼:谢朓的名篇《登宣城谢朓北楼》中的建筑,后来成为文学的象征,这里指代江南的美好景色。
去完善
赏析
刘著的这首《次韵王子慎玉田道中一首兼呈韩公美阁老》,将东晋的风流人物与唐玄宗时期的贤能大臣并举,旨在通过对比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风范。以子猷、韩休为代表,展示了诗人在赞美前辈才子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才情和抱负。
诗中的“丝纶对掌惊三隽,尊酒更酬失四愁”一句,意味着诗人与友人们在尊酒之间相互唱和,形成了各自的诗篇,使得孤独之愁得以排解。这句话既体现了诗人之间的友谊,又表现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默契与竞争。
“古道阴阴槐树老,归鸿杳杳荻花秋”这一句描绘了秋天里古道的寂静以及树木的苍老,而远方的鸿雁则预示了即将到来的冬天。这些景色渲染了一种深沉的情感氛围,让人不禁想起人生的沧桑。
最后一句“浩然诗思天涯远,月满江南小谢楼”,描述了诗人在明月之下,感慨万千,思绪飘向远方。这种情感源于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许。此句中的“小谢楼”意指江南美丽的风景,也是诗人怀念过去的象征。
整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刘著的人文情怀和独特的审美观。在鉴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赞美前辈才子时所展现出的自豪之情,也可以体会到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王子慎玉田道中一首兼呈韩公美阁老》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正值公元12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虽然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繁荣,但政治局势却异常紧张,战争频繁。诗人刘著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视角,抒发着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
诗人刘著在人生经历方面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历经战乱,四处漂泊,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用诗歌记录和批判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多描写战乱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表达了他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当时的南宋朝廷,韩公美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阁老,对刘著的诗才非常欣赏。刘著通过这首诗,向韩公美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和帮助,共同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努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