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彦高占雪

标题包含
次韵彦高占雪
天秋鼓南风,云海飘暮雪。 三春犹沍寒,九夏那苦热。 土圭测中气,尝闻先儒说。 穷髪多异宜,泥古诚亦拙。 吴侯擅六艺,名宦端不屑。 晚岁登泰山,蚤已探禹穴。 千岁可坐致,不待数旬月。 重阴畏坎陷,五阳欣夬决。 君子方履霜,渠肯蹈覆辙。 鸡猪与鱼蒜,幸可充朝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天空,吹拂着南来的风;云海的尽头,飘荡着暮雪。 春天的温暖尚且显得寒冷,夏天的炎热又哪堪忍受?用土圭测量节气,这是古代儒家学者的说法。 偏远的地方有许多特殊的气候,过于拘泥古代的方式实在有些笨拙。 吴侯精通各种技艺,对名声地位却不屑一顾。 在晚年攀登泰山,早已探访过禹穴。千年的长寿可以轻易获得,不需数月。 最怕阴沉压抑的心情,喜欢阳光明媚的开朗。君子刚刚踏入薄霜,怎么会再踏前辙。 只希望每天的美食,都能成为生活的乐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次韵彦高占雪:题目取自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山谷诗集》卷三十。“次韵”表示模仿原诗的韵律和用韵;“彦高”是黄庭坚的字;“占雪”是指观察雪景,表达对雪的喜爱之情。 2. 天秋鼓南风:形容秋天的天空中刮起了温暖的南风。 3. 云海飘暮雪:描述云海之间飘荡着傍晚的雪花。 4. 三春犹沍寒:春天的三个月仍然寒冷。 5. 九夏那苦热:夏天的三个月没有苦热难耐。 6. 土圭测中气:古代测量地理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日影来判断地理位置和季节。 7. 穷髪多异宜:头发稀少的人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8. 泥古诚亦拙:盲目遵循古人的做法实在有些笨拙。 9. 吴侯擅六艺:吴侯擅长六种技艺。 10. 名宦端不屑:对功名地位并不屑一顾。 11. 晚岁登泰山:晚年时攀登过泰山。 12. 蚤已探禹穴:早就探寻过禹穴。 13. 千岁可坐致:千年的寿命可以坐享其成。 14. 五阳欣夬决:阳气上升,阴气衰退,象征着生机的勃发。 15. 君子方履霜:君子刚刚经历困境。 16. 渠肯蹈覆辙:他们怎么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17. 鸡猪与鱼蒜:食物种类丰富。 18. 幸可充朝餟:可以勉强作为早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雄浑的气势和深沉的哲理,展现出作者对自然气候的独特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诗人通过对比南北风、春夏之交的变化,揭示了季节更替的规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在面对不同环境和挑战时所持有的坦然态度和坚定信念。诗中的“穷髪多异宜,泥古诚亦拙”,暗示了诗人反对盲目遵循传统,主张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的精神风貌。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以“君子方履霜,渠肯蹈覆辙”表达了为人处世的智慧和决心。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气候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刻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彦高占雪》是南宋词人刘著的一首抒怀之作。据考证,这首词作于公元1190年左右,正是南宋时期。在那个时候,北宋灭亡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但是南宋依然未能恢复昔日的繁荣,反而不断受到金国的侵略和威胁。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都怀揣着恢复故土、重振国威的抱负,而刘著亦是其中的一员。他创作这首词的初衷,正是希望以含蓄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关怀。 与此同时,刘著本人在当时也经历了一段人生低谷。他在朝为官时曾因直言敢谏而被排挤,后因抨击时政而遭到流放。这些经历使得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忧变得更加深切。而在流放期间,他也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因此,这首《次韵彦高占雪》虽然表面上看似描绘自然景色,但实际上却蕴含着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无尽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