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
千里寒云卷朔风,当轩月午雁书空。
烦君为报江南客,顦顇辽东更向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漫天寒云伴随着呼啸的北风,高挂当空的明月照耀着鸿雁在天空书写。请替我向江南的朋友传达:我在辽东之地更加憔悴不堪,心中却仍然执着地向着东方而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千里寒云:形容天空阴沉,有寒意。
2. 卷朔风:形容风吹起的景象。
3. 当轩:面对窗户。
4. 月午:月亮正当中。
5. 雁书空:大雁在天空中飞翔。
6. 烦君:麻烦您。
7. 江南客:指在江南的人。
8. 顦顇(qiáo cuì):憔悴,形容面容瘦弱。
9. 辽东:古地区名,泛指东北地区。
10. 更向东:指继续向东方飞去。
去完善
赏析
《闻雁》是南宋诗人刘著的一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诗人站在高楼上远眺北方的情景。诗中以雁群南飞的形象比喻思乡的游子,表现了诗人思念家乡、渴望团圆的心情。首句“千里寒云卷朔风”描绘出北方秋天的寒冷景象,为全诗营造了凄凉的氛围。第二句“当轩月午雁书空”中的“雁书空”一词,形象地刻画了雁群在空中飞翔时留下的痕迹,象征着诗人与家乡亲人之间的联系。最后两句“烦君为报江南客,顦顇辽东更向东”中,诗人恳请南飞的雁群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带给远方的亲人,表达了自己渴望与家人团聚的愿望。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将诗人思乡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雁》是南宋诗人刘著的一首词,创作于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前后。当时金国侵略北方中原,文人志士纷纷以文字抒发忧国之情。刘著本人曾寓居京师临安(今浙江杭州),目睹过南宋朝廷的昏庸无能和民众的困苦生活,因此他的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众生活的关注。
在这首《闻雁》词中,刘著以“雁”作为象征,表达了他对漂泊流离的中原百姓的深深同情,同时也抒发了他渴望国家统一、民族和睦的美好愿望。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现了刘著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