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诉衷情

标题包含
诉衷情
露珠点点欲团霜。 分冷与纱窗。 锦书不到肠断,烟水隔茫茫。 征燕尽,塞鸿翔。 睇风樯。 阑干曲处,又是一番,倚尽斜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晶莹的露珠慢慢凝结成霜,冰凉地洒在纱窗上。远方的人儿杳无音信,让我柔肠寸断,隔着茫茫烟水无法相见。远飞的燕子已归巢,塞外的鸿雁翱翔于天际,而我却独倚着江边的高楼。曲径通幽之处,我在夕阳下消磨时光,期待着重逢的那一刻。
去完善
释义
《诉衷情》:是宋代诗人杨炎正创作的一首婉约派词作。 1. 露珠:指早晨的露水。 2. 团团:凝聚成团的模样。 3. 分冷:分散寒冷。 4. 纱窗:以纱制成的窗户。 5. 锦书:古代以锦缎装裱的信件,此处代指远方的来信。 6. 肠断:形容极度思念之苦。 7. 烟水:雾气和水面交融的景象,此处借指遥远的地方。 8. 征燕:迁徙的燕子,这里代表离别的消息。 9. 塞鸿:塞外的鸿雁,这里寓意远离故乡的人。 10. 睇:看,望。 11. 风樯:航行中的船只。 12. 阑干:指曲折的栏杆。 13. 倚尽斜阳:意为在夕阳西下时仍凭栏遥望,直到太阳完全落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思妇思念远征丈夫的心境。上阕以“露珠点点欲团霜”起笔,展现出秋天清晨的景色,借露珠的凝集比喻思妇内心的哀伤和思念之情。接着写因为锦书未能传递,使得她感到伤心断肠,却又只能无奈地看着烟波浩渺的水面,无法见到自己的亲人。下阕则通过“征燕尽,塞鸿翔”两句展示出空间的辽阔,征燕远去,大雁南飞,凸显了她丈夫的离家之远。后面借“睇风樯”这句写出她看到的远方船帆,表现出她对远方的亲人的强烈挂念。最后一句“倚尽斜阳”,意味着她在度过无数个等待的日子之后,仍然是无法等到他的归来,孤独地度过了每一个黄昏,体现出她的愁绪无边无际。整首词情感浓郁,细腻婉转,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诉衷情》是南宋词人杨炎正所创作的一首表达怀才不遇和忧国忧民情感的名篇。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南宋与金国的对抗时期。当时,南宋政权偏安江南,金国则占据中原地区,两国时有战事发生。这个时期的政治环境复杂多变,民族矛盾尖锐,国家前途未卜。 作为一位爱国文人,杨炎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深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他曾任地方官吏,后因故被罢免,从此隐居江南。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抒发爱国情怀和忧虑国事的词作,如《诉衷情》等。在这首词中,他以杜鹃鸟的哀鸣比喻自己的心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遭遇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