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旌德田宰

标题包含
送旌德田宰
锦邑罢鸣琴,归涂指上林。 柳鞭饶醉折,山馆胜游吟。 清誉时苗犊,离悰望帝禽。 明庭趋觐日,优绩简宸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宿(995年-1067年),字武平,北宋时期著名文人、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胡宿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历任地方官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锦邑停止弹奏鸣琴,回家途中指向上林。用柳枝制成的马鞭点缀着醉意,在山间旅馆度过美好的时光并抒发感慨。我的清誉犹如春苗中的小牛,离别的愁绪望着帝王所养的珍禽异兽。在阳光明媚的庭院里拜见君主的时候,我期待着能在皇帝面前展现优秀的品质与才能。
去完善
释义
1. 旌德:古县名,今属安徽省宣城市。 2. 田宰:古代地方长官的称呼,这里指在旌德县任县令的人。 3. 锦邑:意指美好的城市或地区,这里可能指的是京城或者都城。 4. 罢鸣琴:比喻离开官职,这里的“罢”是动词,意思是停止或结束。 5. 上林:皇家园林,这里代指皇帝居住的宫殿。 6. 柳鞭:用柳条制成的马鞭,这里用来表示游春时的情景。 7. 饶醉折:意为尽情地欣赏春光,陶醉其中。 8. 山馆:山中客馆,这里指田宰离开家乡,在旅途中暂时休息的地方。 9. 胜游吟:意指在游览中创作优美的诗歌。 10. 时苗犊:此处喻指田宰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 11. 离悰:离别时的情感。 12. 望帝禽:望向离去的鸟儿,表示诗人对即将离去的友人的思念之情。 13. 明庭:明亮的大厅,这里指朝堂。 14. 趋觐日:指田宰在朝堂上拜见皇帝的日子。 15. 优绩:指田宰受到皇帝的优待和奖励。 16. 简宸襟:指皇帝对田宰的评价和建议。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胡宿写给旌德县令田宰的送别诗。首联以“锦邑罢鸣琴”开篇,描述了田宰离开县令职位的场景,暗示了田宰即将结束他的县令生涯,回到朝廷。“归涂指上林”则点明了他的目的地——京城长安。 颔联写田宰归途中的景象:挥动着柳鞭,轻松地走过酒家;沿途的山庄旅馆,都是他曾经留下美好回忆的地方。这里的“柳鞭”和“山馆”形象地描绘了田宰的潇洒神态,表达了诗人对他顺利回归京城的祝愿。 颈联则转向对田宰品德的赞美:他清廉的名声如同春天的幼苗,茁壮成长;别离的情绪如同望着天际飞翔的帝禽,深情厚意。这两句诗歌颂了田宰的高尚品质和离别的惋惜之情。 尾联则以“明庭趋觐日,优绩简宸襟”为结,表达了对田宰未来在朝堂上的期许:期待他在朝廷上展现才华,得到皇帝的赏识和信任。整首诗结构严谨,韵律和谐,展现了胡宿高超的诗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旌德田宰》是宋代诗人胡宿的作品,创作于公元980年至1050年间。 在这个时期,宋朝正处于国家逐渐繁荣的时期,然而外部边疆压力仍在。诗人在当时担任朝廷官员,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奉献自己的才华和精力。由于他的忠诚和才干,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官至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要职。 在北宋时期,科举制度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而文人骚客们则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胡宿作为文人士大夫的一员,关注民生、体恤百姓,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诗篇。这首《送旌德田宰》便是他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期许的体现。 在这首诗中,胡宿通过对一位新任县令的祝愿,表达了他对官员廉洁奉公、治理有方的期望。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官员应该关心百姓的生活,为民做主,这样才能够赢得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这种观点反映出北宋时期知识分子对官员的道德要求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