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洞庭湖

标题包含
游洞庭湖
平湖晓望分,仙峤气氛氲。鼓枻乘清渚,寻峰弄白云。 江寒天一色,日静水重纹。树坐参猿啸,沙行入鹭群。 缘源斑筱密,罥径绿萝纷。洞穴传虚应,枫林觉自熏。 双童有灵药,愿取献明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张说早年参加科举考试,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中进士,历任太子校书郎、左补阙、右史、凤阁舍人等职。武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平湖的拂晓时分望去,那仙山峻岭的气息氤氳着;轻摇船桨,我们荡舟于清澈的水面上,漫游山峰之间,赏玩漂浮的白云。 江水与天空连成一片,显得寒冷寂寥,太阳静静地照耀在水面上,形成一圈又一圈的水波纹。树木下坐着一只正在和同伴交谈的猿猴,而沙滩上则行进着一行白鹭。沿着溪流而上,茂密的竹子丛错落有致;挂在山间的小径上,缠绕着繁茂的藤蔓。洞穴里传来空虚的声音,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回响;枫叶林里的气息让自己感觉温暖。据说这里的两个童子拥有神奇的药物,但愿能向他们请求献上最好的君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游洞庭湖:诗题,描绘游览洞庭湖的景色。 2. 张说: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宰相。 3. 平湖晓望分:形容湖面平静如镜,清晨时分观望,景色分明。 4. 仙峤气氛氲:形容山巅烟雾缭绕,如仙境一般。 5. 鼓枻乘清渚:划桨乘着清澈的水边。 6. 寻峰弄白云:追寻山峰,欣赏那漂浮的白云。 7. 江寒天一色:江水寒冷,天空一片蓝色,色彩融为一体。 8. 日静水重纹:太阳宁静,水面波纹重叠。 9. 树坐参猿啸:树木丛生的山中,听到猿猴的叫声。 10. 沙行入鹭群:走在沙滩上,看到白鹭聚集。 11. 缘源斑筱密:沿着水源行走,看到斑驳的小竹密布。 12. 罥径绿萝纷:挂在小径上的藤蔓繁茂,绿意盎然。 13. 洞穴传虚应:传说洞穴中有神仙居住,与天地共鸣。 14. 枫林觉自熏:置身于枫叶林中,仿佛被其香气笼罩。 15. 双童有灵药:传说中的双童岛上有长生不老的灵药。 16. 愿取献明君:希望得到这灵药献给圣明的君主。
去完善
赏析
《游洞庭湖》描绘了诗人畅游洞庭湖的所见所闻,通过对景物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出一幅优美宁静的山水画卷。诗中的语言古朴典雅,意境悠远,给人以美的享受。首联“平湖晓望分,仙峤气氛氲”点明了地点和氛围,以仙境般的景象吸引读者;颔联“鼓枻乘清渚,寻峰弄白云”则描绘了诗人在湖中游览、观赏山景的画面,给人一种悠然自得之感;颈联“江寒天一色,日静水重纹”进一步描述了湖面的宽阔与宁静,表现了诗人的心境;尾联“双童有灵药,愿取献明君”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全诗情景交融,寓意深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洞庭湖》是唐朝诗人张说创作的一首描绘洞庭湖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16年,当时张说正担任尚书左丞、同平章事等要职,是唐玄宗的得力助手。 在唐玄宗统治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这一时期,文人墨客纷纷以诗词歌赋赞美祖国的壮丽河山,抒发个人情感。张说作为朝廷重臣,自然对国家的繁荣昌盛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游历洞庭湖时,被洞庭湖的壮观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洞庭湖风光的诗歌。 在这首诗中,张说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的秀丽风光,表达了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治理的自信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