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看人取木绵

标题包含
看人取木绵
绿杨有花飞作絮,黄芦有花亦为絮。 此絮天寒不可衣,但解随风乱飞舞。 木绵蒙茸入机杼,妙胜春蚕茧中缕。 均为世上一草木,有用无用廼如许。 木绵有用称者稀,杨花芦花千古传声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柳絮轻飘如雪花,黄色的芦苇絮也不输风采。 可惜这些絮儿在寒冷的天气里不能当衣物穿,只能随着风任意翻飞。 然而棉花却能被人们制成温暖的衣物,那可比春天的蚕丝还要奇妙。 都是世间的植物,却有这般不一样的命运。 所以,棉花的用处虽然更大,而杨花和芦花却能在诗人的笔下流传千古。
去完善
释义
1. 绿杨:杨树的一种,绿色叶子,用于形容树木的青翠繁茂。 2. 黄芦:指黄色的芦苇。 3. 此絮天寒不可衣:这种絮在天冷时不能用来做衣服。 4. 但解随风乱飞舞:只能任风吹散,随意飘舞。 5. 木绵蒙茸:指木绵在织布机上被织成线的过程。 6. 妙胜春蚕茧中缕:比春蚕的丝更好。 7. 有用无用廼如许:无论有用无用都是如此。 8. 木绵有用称者稀:很少有人称赞木绵的有用。 9. 杨花芦花千古传声诗:杨花和芦花自古以来就被传唱。
去完善
赏析
《看人取木绵》赏析: 这首诗歌通过对比绿杨、黄芦与木棉的形态特征和实际用途,生动地表达了世间万物皆有其存在价值的思想。首先,诗人描绘了绿杨和黄芦的花朵在空中飘散的情景,以此象征它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虽然美丽却并无实质作用。然而,木棉却是一种能用于纺织的珍贵植物,它的纤维被巧妙地编织成实用的衣物。尽管木棉并不像绿杨和黄芦那样被广为传唱,但它的实用价值和贡献是显而易见的。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引导读者思考事物的真正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看人取木绵》是南宋诗人宋自逊的一首描绘民间风俗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9年左右的南宋时期,正值宋朝南渡之后的历史阶段,社会矛盾复杂多变。 宋自逊,生卒年不详,字谦父,号青城山人,四川青城(今都江堰市)人。他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文人,曾出任过朝散大夫、江南东路转运使等官职。然而在那个政治腐朽、战乱不断的时代,他深感报国无门,因此在人生低谷时辞官归隐,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在《看人取木绵》一诗中,宋自逊通过描述南方地区百姓采集木棉花的情景,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民间风貌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同时,他也以诗人敏锐的观察力揭示了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矛盾,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