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地
一片宽闲地,半生江海情。
有梅添月色,无竹欠秋声。
酒热浑家醉,诚诗逐字评。
拙疎尘事少,贫贱也身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片宽广而宁静的地方,半生都在感受江海的深情。有梅花增添月色的美丽,却没有竹子缺少秋天的声音。酒热得家人都醉了,真诚的诗句需要逐字点评。在这人世间,虽然拙疏却少了许多烦恼,即使贫穷也会感觉身轻如燕。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闲地:指空闲之地。这里可以理解为不受世俗纷扰的清静之地。
2. 宋自逊:北宋末年南宋初期的文人,生卒年不详,字谦父,号紫微山人,生平事迹不详。
3. 宽闲地:形容宽广、静谧的环境。
4. 江海情:江海的宽阔广大象征着作者豁达的胸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5. 有梅添月色:这里的梅指的是梅花,梅花开放在冬季,与月光相映成趣,增添了月色的美感。
6. 无竹欠秋声:竹子在秋天会发出瑟瑟的声音,这里的“欠”表示若有所缺,没有竹子就少了一份秋天的声音。
7. 浑家:妻子。
8. 逐字评:逐一地评论。
9. 拙疎尘事少:指自己不善应酬,不关心世俗事务。
10. 贫贱也身轻:即使生活贫困低贱,心灵却感到轻松自由。
去完善
赏析
《闲地》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宋自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恬淡态度。开篇两句“一片宽闲地,半生江海情”,描绘了一片宁静的土地,与诗人一生的漂泊经历形成对比,凸显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接下来的四句“有梅添月色,无竹欠秋声。酒热浑家醉,诚诗逐字评”,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梅花的点缀让月色更加美丽,而竹子的缺失则使秋天的声音有所欠缺;家人的酒足饭饱体现出家庭的温馨,而对诗句的逐一评价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认真态度。最后两句“拙踈尘事少,贫贱也身轻”,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态度的总结:虽然生活贫困,但他认为只要能够超脱世俗纷扰,内心就能保持轻松愉快。整首诗歌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热爱生活、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闲地》是宋代诗人宋自逊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约公元1279年前后。在那时,社会动荡不安,金国入侵,民族矛盾激化,民众生活困苦,战乱频繁。
宋自逊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曾应举不第,遂放弃功名,回到家乡,以读书、饮酒、赋诗为乐,过着隐逸的生活。他的一生虽然未曾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但他却在文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关注。
在那个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都选择了隐居避世,因为他们对朝廷的腐败和战乱的纷扰感到失望。宋自逊也不例外,他在《闲地》一诗中表达了渴望过上宁静生活的愿望。通过描绘闲地的美好景象,他希望世人能够忘却战争的烦恼,享受和平的时光。
去完善